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黄帝》
“中医启蒙系列丛书”以《黄帝内经》为创作灵感来源,设计了“岐黄爷爷”“灵一”“素素”“呦呦”四个富有中医特色的卡通角色,采用独具意境的中式美学配色,画风可爱灵动,图书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黄帝,上古传说人物,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本书讲述了黄帝为了拯救子民,上山下海寻找真正名医,最终拜岐伯为师,向岐伯学习医术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伏羲》
“中医启蒙系列丛书”以《黄帝内经》为创作灵感来源,设计了“岐黄爷爷”“灵一”“素素”“呦呦”四个富有中医特色的卡通角色,采用独具意境的中式美学配色,画风可爱灵动,图书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本书是“灵一小药童中医启蒙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伏羲为上古传说人物,本书讲述其为被病痛折磨的子民们寻找解救方法,从而发明了“九针”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喻嘉言》
本书是“中医启蒙绘本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喻昌(1585—1664年),字嘉言,江西南昌府新建(今南昌市新建区)人,晚号西昌老人,明末清初有名医学家。喻嘉言曾上书欲有所为,不见纳,削发为僧。不久又复蓄发,游于江南。晚年潜心著述,开堂讲授医学,精研医理,尤精《伤寒论》。平生妙治甚多,治病多奇中,名振大江南北,民间多有传说。所著《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合刊本称《喻氏三书》。另有《伤寒抉疑》或以《问答附篇》附于《尚论后篇》。《生民切要》二卷,今未见。本书讲述了喻嘉言行医严谨、正直磊落,揭露庸医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仓公》
“中医启蒙系列丛书”以《黄帝内经》为创作灵感来源,设计了“岐黄爷爷”“灵一”“素素”“呦呦”四个富有中医特色的卡通角色,采用独具意境的中式美学配色,画风可爱灵动,图书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淳于意,西汉时期名医,曾任齐太仓令,故名“仓公”。他精通医道,曾从公孙光学医,治病多验。《史记》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本书讲述了仓公因冤入狱,其女为他觐见汉文帝,汉文帝劝仓公将医术传承福泽百姓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孙思邈》
本书是“中医启蒙系列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一视同仁。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道家医德思想,是中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孙思邈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讲述了孙思邈给麻风病人在山上建了房屋,集中隔离和医治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吴又可》
本书是“中医启蒙绘本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吴有性(1582—1652年),字又可,吴县东山(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明朝时瘟疫多次流行,“时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未尝见其不殆也”,有因失治不及期而死者,有妄用峻补、攻补失序而死者。有医家见不到,急病用缓药、迁延而死者,“比比皆是”,使吴氏痛心疾首,于1642年写成《温疫论》。本书讲述了吴又可发现“异气”,开创性运用“口罩”,研发“达原饮”,成功控制住军营中的疫情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葛洪》
本书是“中医启蒙系列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葛洪、鲍姑夫妇,共同促成了《肘后备急方》一书的完成,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名医伉俪”。后人熟知葛洪多半是因为《肘后备急方》这部药书,此书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对后世医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谓影响深远。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项重大医学研究最开始就是受到该书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段话的启发。本书讲述了葛洪夫妇在家附近采了青蒿,清水浸泡取汁液医好了一位高烧的穷苦孩子,启发他开始写《肘后备急方》,方便更多贫民百姓可以自救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李东垣》
本书是“中医启蒙系列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李东垣(1180—1251年),名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目前“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其医论以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及情绪失常,易致脾胃受伤、正气衰弱,从而引发多种病变。对于发热的疾病,应分辨“外感”或“内伤”,对邪正的辨证施治应有明确的区别。治法上重视调理脾胃和培补元气,扶正以驱邪。于内伤脾胃的理论和治法均有贡献。所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流传较广。本书主要讲述李东垣创立脾胃学说、救人无数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朱丹溪》
本书是“中医启蒙系列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中国医学贡献卓著,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本书主要讲述朱丹溪不顾跌倒,冒雨救治幼儿和以虔诚的求学态度打动了罗知悌,被收为弟子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华佗》
“中医启蒙绘本丛书”以《黄帝内经》为创作灵感来源,设计了“岐黄爷爷”“灵一”“素素”“呦呦”四个富有中医特色的卡通角色,采用独具意境的中式美学配色,画风可爱灵动,图书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华佗,东汉时期有名医家,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精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他发明并使用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历史记录早的全身麻醉,被称为“外科圣手”,后人亦多以“华佗再世”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此外,他还发明了“五禽戏”。本书讲述了华佗为中毒箭的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叶天士》
本书是“中医启蒙绘本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叶天士(1666—1745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有名医学家。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其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大纲,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途径,被尊为温病学派的代表,主要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本书讲述了叶天士为精进医术,毫不在意面子,多次隐姓埋名求学于民间医者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神农》
“中医启蒙系列丛书”以《黄帝内经》为创作灵感来源,设计了“岐黄爷爷”“灵一”“素素”“呦呦”四个富有中医特色的卡通角色,采用独具意境的中式美学配色,画风可爱灵动,图书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神农,上古传说人物,又称炎帝、农皇,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与燧人、伏羲合称“三皇”。本书以“岐黄爷爷给孩子们讲中医传统故事”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远古时期神农氏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尝遍百草,探明百草之平毒寒温之药性,为子民寻治病解毒良药、救人性命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皇甫谧》
本书是“中医启蒙系列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朝那镇)人,西晋学者、医学家。他把古代有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综合编著成《针灸甲乙经》,共10卷,乃中国针灸学名著。本书讲述了皇甫谧为学习废寝忘食,一身病痛没有医者能让他痊愈,后来遇到老中医传授他几本经典医书,但因为兵荒马乱,书中信息混乱、观点不一,决心写一本针灸医书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刘完素》
本书是“中医启蒙系列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世称刘河间。他从25岁开始研究《内经·素问》,直到60岁从未中断,学识渊博。他据《素问》病机19条,阐明六气过甚皆能化火的理论,在治法上多用寒凉药,并创制了不少治疗伤寒病的方剂,对后世温病学说有所启发,为中医学各学派的创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讲述了金元时期有名医家刘完素劝阻一位体质燥热的长者用温热“古方”来养生,启发其用方需要理解医理,不能一方走天下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董奉》
“中医启蒙绘本丛书”以《黄帝内经》为创作灵感来源,设计了“岐黄爷爷”“灵一”“素素”“呦呦”四个富有中医特色的卡通角色,采用独具意境的中式美学配色,画风可爱灵动,图书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董奉,东汉建安时期名医。他少年学医,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便归隐家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本书讲述了董奉医术高明,为百姓看病时只要求病人栽种杏树、不取钱物,给穷苦百姓带去了温暖和希望的故事。董奉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家,唤中医为“杏林”。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伊尹》
“中医启蒙系列丛书”以《黄帝内经》为创作灵感来源,设计了“岐黄爷爷”“灵一”“素素”“呦呦”四个富有中医特色的卡通角色,采用独具意境的中式美学配色,画风可爱灵动,图书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伊尹,商朝开国元勋,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厨艺精湛,创立了“五味调和说”,被称为“中华厨祖”。相传他著有《汤液经法》,是第一位将草药煎煮成汤液治病救人的人。本书讲述了伊尹在山上采草药遇见没有牙齿的病人,灵机一动,把草药熬成汤液治好病人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扁鹊》
“中医启蒙系列丛书”以《黄帝内经》为创作灵感来源,设计了“岐黄爷爷”“灵一”“素素”“呦呦”四个富有中医特色的卡通角色,采用独具意境的中式美学配色,画风可爱灵动,图书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最终修得高超医术。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被称为“脉学之宗”。本书讲述了扁鹊见到蔡桓公,三次告知其病情,蔡桓公不信,最终病入膏肓而死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傅青主》
本书是“中医启蒙绘本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傅青主(1607—1685年),名山,别字公它。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有名医学家。傅青主博涉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提倡“经子不分”,目的在把诸子和六经列于平等地位。他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通医学,传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等书,疑系后人托名之作,但其书流行颇广,有参考价值。本书讲述了傅青主以煮石头为药引,治愈妇科难治之症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张子和》
本书是“中医启蒙系列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张子和,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县郜城乡(今河南省民权县王庄寨乡吴屯村)人,金代医学家。张子和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扩充了三法的运用范围,形成了以攻邪治病的独特风格,为祖国医学的病机理论和治疗方法做出贡献,被后世称为“金元四大家”,又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本书讲述了张子和运用“心药”,为一位被盗贼半夜进屋而惊吓得病的妇人治疗心理病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钱乙》
本书是“中医启蒙系列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钱乙,字仲阳,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是中国医学目前第一个有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小儿药证直诀》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本书讲述了钱乙用黄土汤(加了灶心土)治愈宋神宗儿子仪国公“瘈疭”之症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王孟英》
中医启蒙绘本丛书共24册,在跨越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选取了24位中医名家的经典故事,通过他们救死扶伤的故事展现大医精诚、仁心仁术;采用独具意境的中式美学配色,画风可爱灵动,富含东方文化底蕴,让传统中医药经典故事“活”起来;全书注音,适配6~9岁儿童的语文学习水平。丛书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大医精诚和医者仁心,希望在孩子的心灵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为增进文化自信自强贡献力量。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李时珍》
本书是“中医启蒙绘本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明代有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本书讲述了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初心和历程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王惟一》
本书是“中医启蒙系列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王惟一,宋代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针灸铜人在王惟一主持下制作完成,计二个。铜人系青年裸体式,长短大小与真人同,体内装配五脏六腑,与真人生理结构一致,四肢及内脏均可拼拆。外表刻有三百五十四个穴位,旁用金字标明穴位名称。本书讲述了宋代针灸学家王专享不堪宋朝频繁的针灸误诊,向皇帝请命铸造针灸铜人,编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张仲景》
本书是“中医启蒙系列丛书”系列丛书之一,下设角色介绍、故事导入、名医故事、填色互动、故事梗概五大模块。张仲景,后汉医学家,名机,字仲景,南阳湟郡(今河南南阳)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其著作《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四大经典”之一。仲景方被称为“众方之祖”,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在中医药不断继承和发扬过程中,现已形成了经方价值、医德价值、创造价值等多元化的仲景文化体系。本书讲述了张仲景为在大冬天冻烂耳朵的贫苦百姓研制御寒食疗方子“祛寒娇耳汤”的故事。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黄帝》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伏羲》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喻嘉言》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仓公》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孙思邈》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吴又可》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葛洪》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李东垣》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朱丹溪》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华佗》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叶天士》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神农》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皇甫谧》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刘完素》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董奉》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伊尹》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扁鹊》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傅青主》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张子和》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钱乙》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王孟英》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李时珍》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王惟一》
《跟着灵一小药童听故事 张仲景》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 | 9787117338806 |
条码 | 9787117338806 |
编者 |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2-11-01 00:00:00.0 |
开本 | 20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4 |
字数 | 14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