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好吃的历史”为明天社与少年得到合作的“课转书”项目,是一套对孩子进行历史、人文、生物启蒙的通识教育类图书。原课程“舌尖上的博物学”自上线以来,累计超7.5万人次参与学习。作者吴昌宇从孩子熟悉的食物入手,用轻松、准确的语言讲述隐藏在食物背后的历史风物、文化传统、生物知识,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解答诸如“鱼为什么有小刺”“为什么土豆发芽就不能吃了”等餐桌上的“十万个为什么”,旨在带领小读者走进一个趣味与理性、大雅与大俗兼备的鲜活的博物知识课堂,助力孩子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吴昌宇,新锐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生物老师。目前已与少年得到合作出品多门课程,代表作有《神奇植物在哪里》《人体探秘30讲》等。
果冻这种东西,究竟应该算是“吃的”还是“喝的”
呢?说它是液体吧,它又不能流动;说它是固体吧,看着
又太不结实了,而且吃的时候还得用嘴吸溜。仔细想想,
还有好多好吃的,质地都有点像果冻,比如说布丁、慕斯、
山楂糕等等。
其实啊,不管是果冻,还是质地像果冻的其他食物,
在做成成品之前,都是液体的状态。这些液体之所以能变
成“冻”,是被一些神奇的物质施加了“凝固魔法”。这类
能让液体凝结的神奇物质,统称为“凝固剂”,它们可以
和水结合到一起,抓住水分子,不让水到处流动,液体就
会变得黏稠,甚至是结成冻。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明天出版社 |
| ISBN | 9787570819409 |
| 条码 | 9787570819409 |
| 编者 | 吴昌宇 |
| 译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4-02-01 00:00:00.0 |
| 开本 | 其他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
| 字数 | 90 |
| 版次 | 1 |
| 印次 | |
| 纸张 |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