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当学者们在书斋中钻研碑帖的历史意涵之际,荒野中的石碑则成为整体的历史之象征。石碑沉默而又不朽的图像,似乎赋予了历史一种总体的轮廓和普遍的意义——石碑象征着历史知识的起源,因此也体现着历史的权威。
拓印的碑帖则恰恰相反,它有着明确的时间性,因为碑文的拓印总是记载着碑帖制作之时的那个历史时刻——那个特殊的状态永远不会再次出现。碑帖复制保存的是雕刻和残蚀的痕迹,由于这种特性,它成了特定的物质和历史存在的石碑的替代品。
玉骨冰心——中国艺术中的仙山概念和形象
说“俑”——一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开端
动物、祖先和人:再思早期中国艺术中的意义
明器的理论和实践——战国时期礼仪美术中的观念化倾向
镜与枕:主体与客体之间
东亚墓葬艺术反思——一个有关方法论的提案
墓中的“活者”:中国古代墓葬艺术中对主体的表现
“生器”的概念与实践
中国艺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复古”模式
石涛和中国古代的“废墟”观念
1644:残碑何在?
引魂灵璧
北齐艺术之再思
关于“不可移动文物”
本卷所收论文出处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 9787208161405 |
条码 | 9787208161405 |
编者 | (美)巫鸿 著 郑岩 编 |
译者 | --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352 |
字数 | 284000 |
版次 | 1 |
印次 | 2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出版年月 | 202104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