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中法战争爆发后,“甲申易枢”事件随即成为晚清史上的重要拐点,代替恭亲王班子的醇亲王人马,与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北洋、翁同 为首的“帝党”实现了怎样的政治共生?而随着醇亲王去世和光绪帝亲政,帝后两党终于直面最高权力“铁王座”,在甲午战败与维新派的催化下,这一不可回避的矛盾何以最终走向直接对决?英国、俄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列强,又在此间派系政治中,虎视眈眈地图谋着怎样的利益盘算?
增订版自序
初版原序(韦庆远)
第一章 绪 论
一、研究动机
二、本书架构
三、相关研究成果
四、主要征引资料
第二章 中法战争后的朝局变动(1885-1894)
第一节 中法战争前的派系结构
第二节 帝后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 南北派系及其发展
第四节 淮系北洋的新挑战
第三章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的派系角力(1894-1895)
第一节 事端初起时的派系交锋
第二节 战争期间的派系恶斗
……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 9787208189232 |
条码 | 9787208189232 |
编者 | 林文仁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1-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528 |
字数 | 43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