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哲学的贫困》的当代解读与中国道路

编号:
wx1203452538
销售价:
¥23.20
(市场价: ¥29.00)
赠送积分:
23
数量: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的著述中,一向被视作是开启《资本论》学说的一把“钥匙”,它又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道,被公认为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重要转折性著作,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稿以不长的篇幅、精妙的阐释、缜密的推演,将《哲学的贫困》一书的核心观点深入浅出地展现给读者,同时又联系《资本论》将《哲学的贫困》一书萌芽的众多概念范畴进行了逻辑演绎和梳理,做到了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详尽解读。此外,书稿中作者结合马克思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四种悖论)”和通过“感性辩证法”对抽象实证主义的批判,对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坚持马克思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转变问题,提出了自己原创性的思考。

本书稿是对马克思经典著作《哲学的贫困》的当代解读和阐释,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阐释部分;第二部分是马克思原著的文本摘编。
第一部分分为五章,分别从:1.《哲学的贫困》的创作缘起和其与《资本论》的关系;2.经典经济学研究对象与马克思《哲学的贫困》(即《资本论》中的)研究的对象的区别;3.经典经济学方法的非历史性与《哲学的贫困》中萌芽的历史性方法(即《资本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区别;4.经典经济学的抽象实证主义与《资本论》学说的革命性质;5.研究《哲学的贫困》的当代意义五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哲学的贫困》一书的核心内涵,讲明了《哲学的贫困》作为《资本论》一书的哲学起源的逻辑线索,解释了包括价值(使用价值)、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感性(唯物)辩证法等在内的众多马克思哲学核心概念从《哲学的贫困》中的萌芽到《资本论》中的成熟、成型的逻辑发展过程。

作者王德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外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学者。曾任复旦学院副院长、美学教研室主任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当代艺术哲学等。

总序

原著解读

前言

一、《哲学的贫困》之缘起

二、经济学的对象与《资本论》的对象的区别

三、经济学方法的非历史性与《资本论》方法的历史性

四、经济学的抽象实证主义与《资本论》学说的革命性质

五、《哲学的贫困》对于我们时代的意义

原著选读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方法

第一个说明

第二个说明

第三个说明

第四个说明

……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 9787229185817
条码 9787229185817
编者 王德峰 编
译者 --
出版年月 2024-09-01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188
字数 100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一般胶版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