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尼采曾宣称自己是“欧洲的佛陀”,且终生对佛教抱有极大兴趣。虽然他遵循佛教思想,摧毁了被他当作双头错觉的存在与自我,但他认为自己所倡导的是对于随之而来的虚无主义危机的回应,而这与他的印度同行截然相反。在本书中,安托万·帕纳约蒂探究了尼采的见解与佛教哲学之间深刻而复杂的关系。他讨论了心理学模型和理论,这些模型和理论构成了所谓反对“伟大健康”的伦理的基础,并揭示了在尼采的酒神式生命肯定和佛教的生命否定之间,有天壤之别。作者主张用一种新颖的、合成的方式来应对挑战,建立一种站得住脚的后虚无主义伦理学。他的书会引起学生和学者对于尼采哲学和佛教思想的兴趣,也会吸引他们关注那些随着有神论的消亡而出现的形而上学的、存在主义的和伦理学的问题。
安托万·帕纳约蒂,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多伦多都会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印度古典哲学、尼采哲学,跨文化哲学与科学、元哲学等。发表论文《幻象还是妄想:人格同一性的佛教哲学再审视》(“Illusion or Delusion: A?Re-examination of Buddhist Philosophy of Personal Identity”)、《作为元哲学家的尼采》(“Nietzsche as Metaphilosopher”),《尼采反对佛陀:从虚无主义到伟大健康》(“Nietzsche contra Bouddha: du nihilisme?à la grande santé”)等。
致谢
关于译文、文本和资料来源的说明
书名缩略语
绪论
第一部分:虚无主义与佛教
第一章 作为佛陀的尼采
第二章 作为反佛陀者的尼采
第二部分:苦难
第三章 “爱命运”与对苦难的肯定
第四章 涅槃与苦难的止息
第三部分:同情
第五章 克服同情心
第六章 培养同情心
结语:对虚无主义的挑战的新回应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60455037 |
条码 | 9787560455037 |
编者 | (加)安托万·帕纳约蒂 著 赵卫国 编 陈鑫 译 |
译者 | 陈鑫 |
出版年月 | 2024-11-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412 |
字数 | 27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