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新视角:光明的中世纪 对“黑暗的中世纪”这一认知,学界已经有不少反思批判,而本书则努力展现中世纪“光明”的一面。 那么,“光明时代”的光明体现在何处?作者认为,中世纪延续了罗马文明,欧洲并未堕入黑暗。中世纪也并不停滞封闭,而是不同族群和地域交流、流动的时代。欧洲人与犹太人、阿拉伯人、维京人乃至突厥人、蒙古人之间,都有复杂的交流碰撞。而常常被忽视的女性,在中世纪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话题讨论式写法,历史故事丰富 两位作者采取了话题讨论的开放式写法,从拉韦纳的礼拜堂的星空、查理大帝收到的巴格达大象、法兰西的玛丽的骑士故事、思想家迈蒙尼德的旅程、黑死病的传播等生动的实例出发,探讨了中世纪时期的文化、思想、社会状况,捕捉了这一时期的人性闪光。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作者颇有洞见地指出,以西方白人(男性)为中心的中世纪叙事,实际上是为现代西方的霸权地位做辩护。这种狭隘的历史叙事应该被突破。中世纪的历史应包括阿拉伯人、突厥人、犹太人等族群的故事以及女性的传奇,应该是一段流动的、有人性之光的历史。
长期以来,“中世纪”是西方历史叙事的一个符号,是现代之前愚昧、停滞的“黑暗时代”。《光明时代》则以新的视角回溯中世纪的千年历史,从拉韦纳的礼拜堂开始,以诗人但丁结束,重新审视了罗马的陷落、拜占庭的崛起、查理大帝的统治、维京人的迁移、阿拉伯人的扩张、奇迹传说、黑死病,以及蒙古人的冲击,向我们展现了中世纪罗马文化的延续,不同民族、地域之间人员、物质、文化的流动,不同传统的共存和冲突,重新发掘了处于非中心地位的女性、阿拉伯人、犹太人等群体的历史。
本书指出,以西方白人男性为中心的历史叙事为现实政治服务,遮蔽了中世纪的真实面目,实际上中世纪是物质和精神不断流动、各种美丽和恐怖并存的“光明时代”。
马修·加布里埃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世纪史教授,宗教文化系系主任,著有《记忆帝国:第一次十字军运动前的查理大帝、法兰克人和耶路撒冷的传说》一书,以及有关中世纪欧洲和中世纪记忆的多篇文章。 戴维·M. 佩里,记者、中世纪史学者,明尼苏达大学历史系本科教务副主任,曾在多米尼加大学任中世纪史教授,关注历史、教育、残疾人权利等话题,研究方向为威尼斯、十字军、地中海世界。
导论光明时代1
第一章亚得里亚海上闪光的繁星11
第二章新罗马闪闪发光的瓷砖25
第三章耶路撒冷的黎明43
第四章金鸡和罗马城墙57
第五章北地的阳光71
第六章高耸的象牙85
第七章伏尔加河上燃烧的船99
第八章法兰西的金袍女孩113
第九章天上的耶路撒冷的璀璨明珠127
第十章三教之城里阳光斑驳的高塔137
第十一章尼罗河反射的圣光151
第十二章长着雄鹿角的漂亮白雌鹿165
第十三章火中的城市179
第十四章彩色玻璃和焚烧书籍的气味193
……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ISBN | 9787522532431 |
条码 | 9787522532431 |
编者 | (美)马修·加布里埃莱,(美)戴维·M.佩里 著 文俊 译 |
译者 | 文俊 |
出版年月 | 2024-11-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288 |
字数 | 201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