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我国的韵文学发展至唐宋词,其声律形态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既有稳定的模式,又有复杂的变化,远非前代诗歌可比。实在是绚丽多姿,蔚为大观。
本书努力打通文学、语言学、音乐学的研究,从“乐体”“文体”及二者结合的角度进行论述,立体考察唐宋词作为音乐文学的发生发展历史。在“乐体”方面,主要从清商乐、法曲、胡部燕乐、宋代宫廷鼓吹乐、大晟乐等与唐宋词乐的联系及对其影响作历时性的论述,侧重音乐文献史料的挖掘梳理;在词乐配合方面,主要以日存舞谱《掌中要录》为例,从曲调、舞曲结构、句拍等方面作探讨;在“文体”方面,则对唐宋词用韵情况作全面梳理和历史考察,并从用韵、句拍、字声等角度对唐宋词的词调体式进行综合考察。
田玉琪(1964—),男,河北保定人,现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词曲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词体声律研究与词谱重修”(2015—2021),所著《北宋词谱》(中华书局2018年版)2020年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社会兼职情况: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辽金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春义(1967— ),江西宜春人,2003年6月获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11月晋升为教授,任教于嘉兴学院中文系,现为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省哲社规划重点课题2项。长期从事唐宋词与音乐关系研究、宋代音乐研究,曾于《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中国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并有专著《宋词与理学》、《大晟府及其乐词通考》、《大晟乐府年谱汇考》3部。
引言
第一章 清商乐在词体演进中的历史贡献
第一节 清商乐的由来及其演变
一、魏晋清商旧乐
二、南朝清商新声
三、隋唐清商乐
第二节 清商乐在“燕乐”中的构成
一、“燕乐”中的清商乐“部当”设置
二、清商乐在“燕乐”中的构成
三、教坊“燕乐”中的清商乐曲调
第三节 清商乐“依曲填词”与词体生成之关系
一、清商乐的“依曲填词”
二、清商乐“依曲填词”与词体、词调的关系
第二章 法曲、胡部燕乐在词乐中的演进
第一节 “法曲”与“隋唐燕乐”的关系
一、法曲与清乐的关系
二、法曲与“新燕乐”的关系
第二节 法曲在词乐中的演进
一、法曲在词乐形成期的作用
二、唐代词乐中的法曲词调
三、宋代词曲音乐中的法曲踪迹
第三节 “胡部燕乐”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
一、“胡乐”入华——“胡部燕乐”的萌芽及其音乐特征
二、“开皇乐议”——郑译对苏祗婆“五旦七声”说的整合及“燕乐”理论的初步形成
三、“天宝乐奏”——以“胡部”为主体的“燕乐”律调体系的确立
第四节 “胡部燕乐”在词乐中的地位
一、“胡部燕乐”与曲子词宫调
二、“胡部燕乐”与曲子词“句拍”
三、“胡部燕乐”与曲子词调
第三章 宋代宫廷鼓吹乐、大晟乐及其对词乐的影响
第一节 宋代鼓吹乐的音乐特征
一、宋代鼓吹乐的乐器
二、宋代鼓吹乐的曲名曲目
三、宋代鼓吹乐的宫调
第二节 宋代鼓吹乐对词乐的影响
一、宋代鼓吹词乐的“依月用律”
二、宋代鼓吹词乐的“和声”
第三节 “以《大晟乐》播之教坊”——教坊与大晟府的合作
一、刘诜“补徵调”人燕乐的乐理完成
二、大晟府与教坊合作创作“微调”曲谱
第四节 以“大晟律”改造教坊乐——教坊词乐
……
第四章 唐宋词重章复沓的文体结构和音乐结构
第五章 唐宋词用韵的发展演进
第六章 唐宋词调体式的发展演变
第七章 唐宋词调字声运用的总体规律及变化
主要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ISBN | 9787101165104 |
条码 | 9787101165104 |
编者 | 田玉琪 等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4-08-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404 |
字数 | 312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70g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