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墨子》
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之一种。《墨子》一书是由其门人后学记录辑集而成,大约成书于战国后期,略晚于《孟子》。《墨子》原为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墨家的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本次约请专家以中华书局1986年版《新编诸子集成》所收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为底本,并广泛参考了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进行注释、翻译。
《庄子》
庄子所处的年代,一方面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于是“士”这一阶层的人大量出现。这种社会与文化状况对庄子思想的形成起着重大作用,彼时孟子正游说各国,墨家门徒遍及天下,齐国稷下之学也正当鼎盛,而庄子却主动地选择了“无用”和贫困。庄子中描述他身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饿得形容枯槁,面孔黄瘦,受人讥嘲,有时甚至连温饱都无法解决,还得向人借米;见魏王时,他也只是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踏着用麻绳绑着的破布鞋。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朝万历年间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自清朝后期以来,这部书就风靡全国,影响极大。《增广贤文》里的语句十分精辟,言语浅白,含义深刻,通俗易懂;形式上,大多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一经成诵,便经久难忘。《增广贤文》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立身安命、为人处世、礼仪道德、风物典故、天文地理、自然规律等多方面,体现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蕴含着丰厚的人生智慧。本书还有很多句子体现了古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知足知止的生存智慧、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方法,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为人处世同样有疗效。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部分直接来自先秦典籍、诸子言论、笔记小说、诗词曲赋等,博采众长,名句荟萃。《增广贤文》作为古人宝贵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价值引领、方法指导、动力激发等多重功能,可以给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人生力量。因此,这部书被人们视为处世金箴、做人指南。同时,《增广贤文》中的很多语句直面世事的复杂、人性的弱点,其对人性的深刻洞见,对世情的冷峻观察,对官场腐败等诸多问题的揭露与批判十分犀利。这也正是这部书的深刻所在。
《庄子》
方勇,男,1956 年出生。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博士毕业,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庄子》诠评”等专著,发表与先秦诸子研究的论文百余篇。
《增广贤文》
李冲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多年研读《增广贤文》,颇有心得。
《墨子》
《庄子》
《增广贤文》
《帛书老子》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庄子》
那天下最 纯真的道德,就是不失去其本性之实。所以大拇指与第二指连生的不算连并,枝生出一指的不算多馀;长的不算有馀,短的不算不足。故而野鸭的小腿虽然短,但给它接上一段就会造成痛苦;鹤的腿虽然长,但给它截去一段就会带来悲哀。所以本性该长的,就不去截短它,本性该短的,就不去续长它,这样任其长短则没有可忧虑的了。料想仁义不合乎人的本性吧!那些所谓的仁义之士为什么有那么多忧患呢?
脚趾连生在一起的,剔开就要悲泣;手上旁生第六指的,咬断就会啼哭。这两种情况,有的是超过正常的手指数,有的少于正常的脚趾数,然而它们感到的忧苦是一样的。当今世上的仁人,痛苦地忧虑世上的祸患;不仁的人,却溃乱真实的本性去贪求富贵。料想仁义不合乎人的本性吧!不然自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人为何会喧嚣竞逐呢?
再说,依靠钩绳规矩来使物归于正,这就损害了事物的本性;依靠绳索胶漆使物牢固,这也是戕害了事物的本性;屈身折体以行礼乐,装出和颜悦色来假扮仁义的样子,用来慰藉天下人心的,这就失去了真常自然之性。天下之物各有其自然本性。所谓自然本性,就是曲的不用曲尺,直的不用绳墨,圆的不用圆规,方的不用矩尺,依附着的不用胶漆,捆绑着的不用绳索。所以天下之物都是自然而生而不知道因何而生,都获得各自本性而又不知怎么得到的。因此,古今真常之理是相同的,不可以使其侵削。那么仁义又何以要接连不断,如同胶漆绳索一样缠绕在道德之间,致使天下的人感到迷惑呢!
小的迷惑会使人迷失东西南北,大的迷惑会使人丧失真常之性。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自从虞舜标举仁义来扰乱天下,天下人没有不为仁义奔走效命的,这不是用仁义丧失了人的真常之性吗?因此我试作论述,从夏商周三代以后,天下人没有不因为外物而丧失本性的。小人为求私利而舍弃生命,士人为求名誉而舍弃生命,大夫为求保持和扩展领地而舍弃生命,圣人为求治理天下而舍弃生命。所以这几种人,他们的事业不同,名声称谓各异,但是在伤害本性、为所求而舍弃生命这一点上,却是一样的。奴隶和童子二人同去放羊,却都把羊丢失了。问奴隶干什么去了,回答说拿着羊鞭在读书;问童子干什么去了,回答说在游戏下棋。这二个人所作的事不同,但在丢失羊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伯夷求名死于首阳山下,盗跖为了求利死于东陵山上。这二人死的原因不同,但在丧失生命、伤害本性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何必一定要肯定伯夷而否定盗跖呢!天下人都是在为所求舍弃生命,那些为求仁义而死的,世俗之人就称他们为君子;为求货财而死的,世俗之人就称他们是小人。他们为所求而死是一样的,却有的成了君子,有的成了小人。假如就丧失生命、伤害本性来看,那么盗跖也就是伯夷了,又怎么从他们之间区分君子和小人呢!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ISBN | 9787101166491 |
条码 | 9787101166491 |
编者 | 张松辉 译等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4-07-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568 |
字数 | 32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