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中国非遗保护的当代传播实践

编号:
wx1203442056
销售价:
¥73.04
(市场价: ¥88.00)
赠送积分:
73
数量:
   
商品介绍

本书聚焦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与传播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尤其是对新现象与新趋势予以关注与分析。从大众媒体到新媒体,非遗的媒介传播渠道与方式不断更新;从非遗馆到非遗体验基地,非遗展示传播的空间类型不断丰富;从警惕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负面影响到分析两者深度融合的个案经验,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从非遗产品与服务的分型发展,到非遗体验类文化消费、研学旅游等业态更新、跨界合作…非遗传播视角的专题研究,有助于读者朋友们理解当代非遗传承发展中的各种现象,增加对非遗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认知与思考。

杨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访问研究员,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研究领域: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主要学术著作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前沿》(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到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文化体验设计与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丝路非遗的价值发现与重塑:以丝路新疆段为例》(知识产权出版社,2022)等。

绪论中国非遗保护的当代传播实践1

第一节传播是达成非遗保护目的的重要环节1

第二节我国非遗保护中传播实践的主要方式2

一、大众传播促进非遗的内涵和价值广泛传递2

二、文化消费为非遗提供宽泛多元的传播载体4

三、社交媒体提升非遗传播的覆盖面和参与度6

第三节从传播实践中获取非遗保护方向的重要参考7

一、在传播实践中可获知全社会对非遗的认知与需求7

二、传播视角下扩展公众参与非遗保护的途径8

第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播视角11

第一节传统文化全民传播时代已经到来11

一、全民传播传统文化的意义11

二、全民记录与传播的时机已然成熟12

三、培育记录与传播的良性外环境13

第二节传播为非遗传承发展提供“链接键”与“外环境”14

一、传播视角的定位14

二、传播在非遗传承发展中的作用15

三、发挥“链接键”和“外环境”的正效应17

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与传播22

……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2673279
条码 9787302673279
编者 杨红 著
译者 --
出版年月 2024-10-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36
字数 233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一般纯质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