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旨在从文体与意识形态的视角入手, 探讨1927-1949年间中国革命文学书写当中的意图 (思想内容) 与表达 (语言形式) 之间的关系问题。为此本书以蒋光慈、郭沫若、丁玲这三位革命作家为中心, 围绕这段时期内他们的革命文学书写转型和发展状况, 来展开相关阐述, 进而揭示作家文学作品 (文本) 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可能同作家本人自述的写作意图相悖, 从而呈现出文体与意识形态的丰富性、复杂性。
导论
第一章 “革命加恋爱”:蒋光慈小说的形式与政治
第一节 蒋光慈与“革命加恋爱”的情节“布局”
第二节 菊芬:革命女性塑造中的呈现与意图
第三节 体用之间:蒋光慈“革命文学”的书写与政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形式与政治的两歧:郭沫若的改写
第一节 “青春”之后:抒情难再的困惑
第二节 要求革命的“女神”与诗体的“反抗”
第三节 “改写”的政治:文学的用途与革命的企图之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莎菲日记到暖水屯史诗:丁玲的小说与革命
第一节 莎菲的“日记”与“Modern Girl”自我言说姿态
第二节 暖水屯的革命年代与丁玲的史诗写作
第三节 女性与革命:作家姿态与革命意识之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感性的政治”:文体与革命政治的表达
第一节 书写与历史:“革命文学”与中国革命
第二节 文体即意识形态的表达
余论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22739762 |
条码 | 9787522739762 |
编者 | 龙昌黄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4-08-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84 |
字数 | 24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