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域外行旅与中国新诗的发生

编号:
wx1203473278
销售价:
¥59.16
(市场价: ¥68.00)
赠送积分:
59
数量:
   
商品介绍

本书集中探讨中国早期新诗人的域外行旅体验与新诗生成、建构之间的对应联系,以两者之间的诸多关联性因素为框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现象“点”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行旅经验在文白诗语体式转换中所起的作用,诗人“行旅”行为的具体表现,行旅体验对写作者心物感应方式变革产生的内驱力,“行旅”抒写的美学内涵与意义等。通过辨析每个联系点的不同特征,揭示各对应点之间组构、融合的内在逻辑,认为域外行旅从文化行为层面触发早期新诗人参与中外“文学/文化”交流,便于其在异邦“他者”的文化视阈中反思本土经验,确立契合时代文化语境的“主体性”美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域外行旅文化在观物方式、情感向度、意象体系等方面参与了新诗的历史建构,并为新诗的精神实质与方法生成带来持续性的影响。

绪论

第一章"诗界革命"背景下的晚清域外纪游诗

第一节晚清域外纪游诗的写作情况与内在矛盾

第二节海外竹枝词的兴盛

第三节黄遵宪的实践与"新派诗"的突围之困

第二章早期新诗人的域外行旅情况

第一节早期新诗人域外游历综述

第二节域外行旅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域外行旅要素对新诗观念的触发:以胡适为代表

第一节行旅意识与风景观念

第二节行旅抒写中的变革尝试

第三节"凯约嘉湖诗波"的催化作用

第四节对"诗波"的重述及其意义

第五节写景诗观的延展与完善

第四章行旅体验与新诗精神主体的形成

第一节"游"之观念的现代精神转化

第二节"独游主义"与精神主体的自我发现

第三节外在之我:时空体验模式和观物方式的新变

第五章"异域感"影响下的情感空间建构:以象征派诗人为例

第一节都市空间:浪荡子的衰愁

第二节乡情空间:无根者的幻梦

第六章风景的"发现"与新诗内质要素建构

第一节异国风景的意象谱系和观看"装置"

第二节"风景结构"影响下的"诗义结构"

第三节从景物的外在节奏到新诗的内在节奏

结语

附录早期新诗人域外出行及写作情况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010269085
条码 9787010269085
编者 卢桢 著
译者 --
出版年月 2024-12-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80
字数 260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