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所观察的2014-2024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实践,是指这十年间批评家身处文学现场的言说与行动。这意味着本书不再详细复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七十余年的历史过程(关于批评史的编纂与研究已有诸多成果),而是以刚刚过去的十年为观察区间,谛听话语的潮来潮往,追寻批评的来龙去脉,借此“坐标”这一时段制约、影响批评实践展开的关键力量。
李静,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
引言
第一章学院内外:“文学批评”再定位
第一节从“公共知识”“知识分子写作”到“学院批评”
第二节“历史化”浪潮与“去批评”的自觉
第三节学院派文学批评的本体建构
第四节跃出“专业”的批评行动:“策展”与“破圈”
第二章国家文学:当代文学批评观的主导形态
第一节《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学习与反思的驱动机制
第二节内在于国家历史的经典化冲动
第三节“讲好中国故事”:现实主义深化、二次元民族主义与想象力政治
第四节重建中国观:文明·世界·地方
第三章数码文明:媒介—技术视域下的批评新变与知识转型
第一节深度媒介化的“文学景观”
第二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批评形态与方法论
第三节网络文学批评的主流化与范式革新
第四节重审“创造力”:与科技共生的人文批评
结语
……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 | 9787503976650 |
条码 | 9787503976650 |
编者 | 李静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4-09-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64 |
字数 | 15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