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时代风气托举儒生外史,讽刺笔墨刻画众士行相
作者基于对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文本分析和对其独特思想内核的深入探究,借助漫谈的形式,以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心灵世界为切入口,通过对《儒林外史》所反映的科举时代“名士”众生相的描摹和对《儒林外史》视阈下的科举叙事的观照,围绕读者感兴趣的11个方面,全面讲述了科举制度下士人历史使命与道义理想、独立人格的博弈与矛盾。本书研究视角开阔,打破文学作品解读的条框,语言通俗生动,既为读者阅读《儒林外史》一书提供了导读范本,也有助于人们系统了解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影响、文人学子的生存状态,进一步走进其内心深处。
引 言 001
章一 从个人关切到社会关怀 001
吴敬梓诗文中弥漫着科举失利的挫折感 003
“词科”反思:从个人关切到社会关怀 009
《儒林外史》集中表达了吴敬梓的社会关怀 017
章二 明清科举的命题与阅卷 025
从“周学道校士拔真才”看院试阅卷 028
乡试与院试的考查重点不同 031
会元选拔中的房师、座师及其阅卷特点 036
章三 明前期科举:从历史到小说 043
《儒林外史》中的明初科举与历史参照 045
002 士林悲歌:漫话《儒林外史》
成化至正德年间的重要科举史实 052
成化至正德年间科举叙事的三个特点 057
从童生到举人:功名路上的喜剧和悲剧 063
章四 明后期科举:从历史到小说 073
嘉靖、隆庆年间的重要科举史实 075
嘉靖、隆庆年间的科举叙事 081
八股文鼎盛期的鲁小姐和马二先生 090
万历以降的科举叙述与历史参照 097
章五 《儒林外史》视野下的科举功名 107
功名与人品 109
功名与风水 115
功名与“揣摩” 118
章六 科举时代的中流砥柱 123
虞博士以“养家活口”为人生第 一要务 125
庄绍光“高尚其志”而又平凡无奇 129
虞育德、庄绍光既是哲人,也是诗人 133
贤人风范与名士风流 139
目 录 003
章七 科举时代的“名士”众生相
故为矫激之行以调侃流俗 杜慎卿的成名之道
“借幽雅以博荣名” 权勿用的怪诞
斗方名士之“酸”
“呆名士”之“呆”
章八 不合时宜的侠客梦和青楼梦
娄家两位公子的养士梦
凤四老爹仗义行侠的意义何在 沈琼枝 一 味负气斗狠为哪般
青楼佳人聘娘的素养与白日梦
天真的“名士”被青楼名妓涮了一把
章九 《儒林外史》的九种笔法
以诗情画意入小说
以游记笔法写南京风物
用正笔直笔写“书中第一人”
用直接心理描写揭示“礼贤下士”的表演意味 “三顾茅庐”的戏拟与解构
局内人视角与生活的原生态
局内人的相互攻讦与讽刺效果
145
147
151
155
158
161
165
171
173
178
182
186
190
195
198
202
207
211
215
218
222
004 士林悲歌:漫话《儒林外史》
拆谎的技巧 226
意味深长的对比 231
章十 假如吴敬梓遇见曹雪芹,他会怎么说 235
吴敬梓如何评价曹雪芹的创作理念 238
吴敬梓如何看待贾宝玉 242
吴敬梓如何看待林黛玉 247
章十一 假如曹雪芹遇见吴敬梓,他会怎么说 255
曹雪芹如何看待吴敬梓的创作理念 257
曹雪芹如何看待虞博士 261
曹雪芹如何看待聘娘 265
结束语 271
后 记 279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 | 9787215137394 |
条码 | 9787215137394 |
编者 | 陈文新,陈庆,潘志刚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2-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81 |
字数 | 22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