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

编号:
wx1203562678
销售价:
¥78.40
(市场价: ¥98.00)
赠送积分:
78
数量: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 从民族文化角度的独特解读
☆ 详实的史料支撑与严谨的考证
☆ 对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深刻反思

从民族文化角度的独特解读:
本书最突出的学术价值、最独特的学术贡献,是作者并未以传统的中外政治关系、国家关系,而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以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作为思考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历史变化、评价历史功过的思维逻辑理路。
不同于以往将“同治中兴”简单视为清王朝回光返照的观点,芮玛丽运用大量史料,分析了在清中晚期,在世界已经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中国的传统社会和统治阶层在面对西方冲击时的一次自我调整和抵抗。这种视角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历史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引发了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更深层次思考。作者在引言部分专门说明中国语境中的“保守主义”与西方政治学“保守主义”的异同, 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的主题。

详实的史料支撑与严谨的考证
芮玛丽在书中引用了大量清廷奏折、官员书信、外交档案等原始资料,并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和分析。这使得她的论述具有扎实的史料基础,为读者了解同治时期的历史细节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对于从整体上解释中国近代史具有重大意义。
书中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以及清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进行的改革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芮玛丽跳出了传统“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试图从更客观的角度依托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国际背景来解读历史人物的选择和行动。

对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深刻反思
芮玛丽在书中探讨了“同治中兴”失败的原因,并由此引申出对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深刻反思。她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在面对西方冲击时,缺乏有效的自我更新机制,最终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衰落。
同治中兴的失败以及近代中国未能顺利步入现代国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芮玛丽力图从同治中兴这一历史事件中,寻找中国未能步入现代社会的自身原因,这一思考本身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以及思考未来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是已故耶鲁大学教授芮玛丽的一部力作。作者详尽论述了同治时期清政府的中央及地方官员为“扶大厦之将倾”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以及近代西方国家如何对待这些改革措施,阐释了“中兴”所依据的社会历史条件,揭示了中兴“几乎成功”的内在机制和最终失败的原因,指出“他们的目光仅仅局限于当地局势和现实问题,不能透过千年积累的细枝末节去认清维系儒教体制持续存在的基础。他们坚持整体保留现存秩序,这样做却只会导致它的全部丧失”。

芮玛丽,本名玛丽·克莱博·赖特(Mary Clabaugh Wright,1917—1970年),美国著名汉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曾任胡佛研究所中文图书馆馆长。师从蜚声国际的史学家费正清,又是著名汉学家史景迁的老师。20世纪40年代,曾以胡佛研究所代表的身份来到延安,收集延安和边区出版物。主要著作包括:《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中国历史和历史职业》《中国重新评估它的过去》《革命中的中国:第一阶段,1900—1913》等。《同治中兴》和《革命中的中国》都是芮玛丽研究近代中国的经典之作,一经出版,就备受学术界推崇。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新纪元
1859—1861年的危机
《天津条约》的批准
恭亲王摄政
镇压载垣阴谋集团与巩固恭亲王的地位
外国对于新秩序的反应
第三章 合作政策
世界政治与中国内部发展的关系
英国的作用
其他列强的对华政策
驻华外交官的中国化
中国人对合作政策的反应
结论
第四章 中兴的思想
朝代循环中的中兴阶段
中国历史上在同治之前出现过的中兴时期
“中兴”一词在同治时期的适用性
皇帝的角色
满人的利益与汉人的利益
地方分治主义与中央集权制
中兴思想的哲学基础
社会稳定的思想观念
社会变化的观念
中兴的总体计划
第五章 文官政府的恢复
人员的使用
中兴官僚体制的总体特征
中兴时期的杰出京官
中兴时期最杰出的地方官
求才
科举制的复兴
限制卖官鬻爵
惩戒官僚机构
打击腐败
回避制度
专才与全才
衙门胥吏
结论
第六章 平乱
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镇压太平天国
镇压捻军
平定西北
平定云南
平定地方暴动
迈向中兴的第一步
第七章 地方行政的重建
传统平衡的根源
为恢复士绅作用所做的努力
恢复儒教和办学
争取民众——社会福利政策
共同责任网
法律的作用
地方管理体系的基石——地方官
西方列强对中国地方统治施加的影响
第八章 中国经济的复苏
传统政治经济
咸丰年间的经济崩溃
中兴时期的总体经济计划
土地政策
中兴时期对于传统商业的态度
经济发展政策
公共财政机构
经济停滞问题
第九章 自强运动
问题的范围
中兴之前清朝的军事制度
新组建地方部队的国家化
新型军事领导
胜任中层领导岗位的军官数量不足
军队士气与民众拥护
复兴绿营的失败
团练
中央的军事管理
削减军队规模
武器的现代化
中国人对外国军事援助的态度
结论
第十章 中国对外关系的现代化
中国对于外交政策的传统看法
总理衙门
中兴时期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的外交专家
中国对条约体系的接受程度
对俄关系条约中的失策
国际法的引进
西学的进步
同文馆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结论
第十一章 功败垂成
为达成一份平等条约的初次努力
三个利益相关方
外国人眼里的问题
外国对于“中国复兴事业”的建议:威妥玛-赫德条陈
英国为修约所做的准备
中国为修约所做的准备
中国人眼里的谈判问题
蒲安臣使团
修约谈判
《阿礼国协定》的具体条款
《阿礼国协定》遭到否决
天津教案
中兴的终结
第十二章 中兴的遗产
全书注释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 9787229191276
条码 9787229191276
编者 [美]芮玛丽 著 徐宪江 编 吴军 译
译者
出版年月 2025-03-01 00:00:00.0
开本 其他
装帧 精装
页数 701
字数 432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一般胶版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