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普罗泰戈拉》对话背景设定在伯利克利时代,即公元433年,苏格拉底当时约35岁。这篇对话被人们视为柏拉图的精品杰作,它不仅刻画了最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而且也提供了另外个两位著名智者——普罗狄科和希皮亚的思想概要。普罗泰戈拉在雅典的活动、他与伯里克利的友谊、他为城邦起草法律、他的不可知论和他的全部作品,促使人们对智者的教育做出更清晰的认知。对话的开始为普罗泰戈拉的出场做了铺垫;随后是普罗泰戈拉出场并讲述美德的本性,这也是他有能力传授的内容。然后,苏格拉底对他这种能力提出质疑,并与之进行讨论,进一步引出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统一性的“悖论”。接下来是大段离题话,讨论了美德的起源,最后逐渐得出清晰的结论,所有形式的美德来自同一个源,即来自知识。《美诺》所记录的对话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403年左右,苏格拉底的对话者是异邦贵族青年美诺,智者高尔吉亚的学生,讨论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苏格拉底认为必先知道“美德是什么”才能回答与美德相关的其他问题。值得注意是,在这篇对话当中,苏格拉底提出“回忆说”,通过考察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小厮的几何学知识,向美诺证明了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出身贵族,青年时期师从苏格拉底学习哲学,苏格拉底去世后,他四处游历并试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创办了著名的阿加德米学园并在此执教四十年直至逝世。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他的对话体著作文笔生动、富有戏剧性,不仅是优秀的哲学著作,也是优美的文学作品。他的思想与著作,影响极其深远,对西方哲学与西方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詹文杰,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古希腊哲学研究;翻译出版了多部西方古今哲学经典;著有《真假之辨:柏拉图<智者>研究》和《柏拉图知识论研究》;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神学与宗教学系、英国剑桥大学古典学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24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优秀中青年翻译工作者”荣誉称号。
普罗泰戈拉
美诺
附录一 一些译名的讨论
附录二 西蒙尼德的颂诗(PMG 542)
附录三 色诺芬《长征记》Ⅱ.6.21-29
专名索引(希腊文-英文-中文)
术语索引(希腊文-英文-中文)
专名索引(中文-希腊文-英文)
术语索引(中文-希腊文-英文)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ISBN | 9787100246842 |
条码 | 9787100246842 |
编者 | (古希腊)柏拉图 著 詹文杰 译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3-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252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70g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