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为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的研究成果。全书聚焦1921—1949年中国电影与南洋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层面的关系建构,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此时中国电影与南洋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探讨并总结其相关机制。全书史料较为丰富,以历时性的中国电影与南洋的关系流变为经,以共时性的各阶段中国电影与南洋关系建构的具体表现为纬,勾勒呈现出时代洪流下中国电影与南洋关系建构的历史风貌,肯定了中国电影与南洋关系建构的重要历史意义。
电影学博士,副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电影史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出版《现代转型与民国时期宁波市民的文化娱乐》《中国早期电影广告文化史研究》《上海电影海外传播史研究:1923—2014》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绪? 论
第一章? 相互依存与发展探索——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与南洋关系建构(1921—1929)
第一节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影片南洋市场版图开拓与购销体系建构
第二节 20 世纪 20 年代南洋对中国电影制片的介入及影响
第三节 明星培育、南洋市场与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电影明星商业价值开发
第四节 中国电影与南洋观众的国族意识、身份认同、文化教育
第五节 历史想象、文化交流、现实互渗:中国电影中的南洋与南洋电影中的中国
第六节 电影审查、政治权力运作及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影片与南洋关系建构的困境
第二章? 变革、困顿与调整——中国电影与南洋关系的曲折发展(1930—1937)
第一节 时代语境与探索发展:中国电影南洋销售网络调整与布局
第二节 电影制片与南洋市场:多重变革、政权介入与制片竞争
第三节 多元并存与众声喧哗:中国影片在南洋传播与接受的状态与格局
第四节 中国电影明星文化、公众议题及对南洋社会的影响
第五节 想象与映象:中国制作影片中的南洋元素及其在南洋的传播
第六节 20 世纪 30 年代电影生态及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电影与南洋关系建构的思辨
第三章? 战争语境与赤诚救国——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电影与南洋的关系建构
(1937—1945)
第一节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电影南洋传播体系扩展与中国电影制片走向
第二节 窗口与旗帜:抗战新闻片、纪录片、故事片在南洋的传播及影响
第三节 通俗文化娱乐与时代救国动员:中国古装电影、明星表演及其与南洋的互动
第四节 跨地互动、引领流行、国族认同:抗战时期电影歌曲在南洋的传播与影响
第五节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银幕上的南洋元素与南洋电影生产中的中国元素显影
第四章? 秩序重建与记忆书写——战后中国电影与南洋关系建构(1945—1949)
第一节 战后中国电影在南洋的传播及电影发行体系构建
第二节 战后南洋介入中国电影制片发展及其影响
第三节 历史书写、情感共鸣与国族认同:中国抗战题材影片在战后南洋社会的反响
第四节 言情故事与跨地叙事:战后中国电影中的南洋景观与南洋电影中的时代记忆
第五节 中国电影明星的影响力与推动战后南洋流行文化发展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南洋与中国电影关系史重要文献
后? 记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ISBN | 9787507857030 |
条码 | 9787507857030 |
编者 | 徐文明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2-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