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人民日报》海外版推荐,一套建立文化自信的文化中国读本:
《人民日报》海外版力荐《文化的江山》系列。目前还没有一部作品像《文化的江山》这样如此系统和鲜活地挖掘出文化中国的巨大价值的,这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在重新定义中国,中国如何面对世界时,这是中国人都应该研读的文化中国读本。
开创“文化的江山”史观,重新理解中国历史,解析了“何以中国”的问题:
为什么要重新理解中国历史?
历来写史,多以王朝为本位,以宫廷政治和帝王权谋为主线,被王朝史观牵引进王朝中国的历史。每代王朝不过几百年,王朝中国只是历史表象,绵延几千年的“文化的江山”才是历史的本体,“文化的江山”对中国历史进行价值重估和本体重建,解析了“何以中国”的问题。
立足本土文化看历史,回答了“中国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本套书摆脱二十五史里的王朝中国,以文化史、文明史的眼光重读中国历史,发现一座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文化的江山,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带来新鲜的视角和无限可能。
以全球史观解读中国历史,融合多领域智识,思考“中国人往何处去”的问题:
只就中国历史谈中国,已经不适合今天的时代,作者把“文化的江山”放在全球史的框架下考察,结合了地理、考古、艺术、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智识,观察中西方不同文化潮流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交织并进且互相影响,以及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何种影响,试图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思考人类文明的走向。
梳通千余年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脉络,探究历史和文明进程背后的思想与文化动力:
古代中国思想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思想的演变分别开出了什么样的历史时期?
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起到了什么作用?
又如何一次次成为文明的突破口?
作者不拘于成见,不局限于考据,以贯通式的哲学思辨,分析思想与文化的变革如何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
诗性的文笔,深刻的洞见,有故事,有灵感,有思想,有体系,呈现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演进历程:
中国历史,不仅要看得明白,还要好看。
汉字是一种怎样的契约?
河姆渡人的幸福指数有多高?
为什么说庄子是一条想飞的至乐之鱼?
……
《文化的江山》摆脱碎片化的历史叙事,不用晦涩的理论,专注于文献的解读和历史现场的还原,以诗化的语言、哲学的思辨,吟唱出气象万千的中国史,感受历史人物的悲喜与灵性,数千年中国史翩芊飞扬,比考据式的中国史好看。
17—18世纪,当“中国风”吹到欧洲,“中国”便成了欧洲人关注的焦点。欧洲人这才发现,中国人除了有丝、瓷、茶,还有欧洲人所说的那种“哲学”,于是,孔子被欧洲人称为“哲学家”。随着理性的上升,“哲学”的地位日益提高,逐渐取代了神性、宗教,而与神学平起平坐了。不仅如此,“哲学”还赋予国家绝对精神,使国家观念成为绝对精神的集中反映。
在“中国风”的影响下,孔子作为国家主义的代表,其历史地位与欧洲的国策密切相关。孔子不但是中国历代帝王师,也成了启蒙运动中欧洲君主的老师。可一旦历史的风向从君主转向民主,孔子就不再是欧洲君主们的选项。他们改以希腊为师,使国家在君主制的基础上,朝着民主化的方向进行改良。在这一转变中,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对孔子和《论语》等东方思想做出了评判。
作者回应了黑格尔提出的中国“非历史”这一命题,反思谢林中国“非神话”的论断,回顾了一个中国人对孟德斯鸠的启示,再现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关于中国思想文化的辩论,分析了尼采的精神变形,讲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中,经历了军事革命、经济革命的欧洲人,在思想文化转型期,对中国思想、中国文化、中国器物的追捧,以及在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时,欧洲人对中国儒学、道学等思想的吸收与评判,解析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欧洲人对国策、国家道路如何做出方向性选择。
在作者笔下,先秦至近代的中西思想家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景貌,阐释了中国思想文化对近代西方的走向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揭示了世界近代化过程中的中国启迪、中国作用和中国影响。
刘刚
自由写作者,独立学术人,专栏作家,以市场经济安身,在文化江山立命。主要著作:《通往立宪之路:告别晚清的近代史》《自由的款式》《中国近代的财与兵》《中国政治思想通史(近代卷)》《回到古典世界》(以上均与李冬君合著),《中国史诗》。
李冬君
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主要著作:《走进宋画》《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中国私学百年祭:严修新私学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系年》《孔子圣化与儒者革命》《乡愁的天际线》《思想者的产业》(合著)《载舟覆舟:中国古代治乱的经济史考察》(合著),译著:《国权与民权的变奏:日本明治精神结构》《叶隐闻书》。《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国家人文历史》《新京报》等媒体专栏作家。
引言:发现文化的江山
序
第一章 当欧洲刮起了“中国风”
一、回应黑格尔:中国“非历史”吗?
二、反思谢林:中国“非神话”吗?
三、回到莱布尼茨
1. 与中国的前定和谐
2. 成就一个大同世界
3. 开创世界主义科学
第二章 欧洲往何处去
一、说不尽的中国与希腊
二、对中国文化的指控
三、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的辩论
四、一个中国人对孟德斯鸠的启示
第三章 启蒙运动的变奏
一、黄宗羲的难题谁来解
二、讲究科学的政治
三、政治要有客观性
四、卢梭通往哪里
五、洛克的中国功课
六、启蒙:我思、我疑、我批判
第四章 西方文化怎么了
一、从圣人之死到上帝死了
1. 圣人为何要死
2. 死后如何复活
3. 上帝怎么死的
二、尼采的中国韵味
1. 尼采的精神变形
2. “老子化胡”新传奇
三、从《浮士德》看歌德与中国
1. 浮士德精神的构造
2. 浮士德形象的原型
3. 浮士德没有结局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ISBN | 9787521769388 |
条码 | 9787521769388 |
编者 | 刘刚,李冬君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3-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56 |
字数 | 210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