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旁顾左右(中国艺术版图考察笔记1996-2016)

编号:
wx1203587225
销售价:
¥46.98
(市场价: ¥58.00)
赠送积分:
47
数量:
   
商品介绍

本书取名《旁顾左右——中国艺术版图考察笔记(1996—2016)》,即作者无意于勾勒中国当代艺术的完整面貌,并没有面面俱到地论述,而是时而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旁观者,冷静客观地记录艺术人物和现象,提出个人见解;时而作为实践者,积极融入当代艺术大潮中,记录、评述并推动其发展。因此,这是一本带有个人经验的“笔记”式艺术史论著,而不是通史类著述。当代美术强调个人经验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是一本符合当代美术精神的书。

《旁顾左右(中国艺术版图考察笔记1996-2016)》虽取了“旁顾左右”之名,作者蒋岳红倒是没有搪塞、支吾和回避正题的态度,只是想凸显出尝试着真能“言他”的本意和趣味。
“观察”里是作者和诸多艺术现象打过照面之后的观感体察,有民间美术的前世今生和静默生长,也有当代艺术的喧哗和众生相。
“研究”中的文章,有刊发也有未刊发的。当时虽迫切,也是极认真地研读追究过才落笔定稿的。
“听说”名下多数是作者给杂志写的艺术家评介。……既然是印象,就是他个人的视角,虽不一定是艺术家的正式照,却也是一个补充记录。
“临场”的文字,是作者对那些曾经在场的视觉空间写下的旁白和注释。每一次临场之前的尽可能充分地准备和交流,每一次临场之时的尽可能周全地考量和抉择,在他都是一次历练。
“访谈”是一个工作方法,也是一种文字形式,在作者,还是一次又一次问学的偶遇。

蒋岳红,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艺术史学者,策展人。1990-1995年就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专业,获学士学位;1993-1996年就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作专业第二学位班,获第二学士学位;2002-2005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民族国家与中国美术的互动关系”方向硕士学位;2011年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攻读“视觉文化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为博士候选人。自2010年开始介入策展工作至今,策展“公园·佚事”、“纸之钻营”(2010),“寸·光阴”(2011),“玩+意:图画手工第五回展”、“印|碰巧|不定式”(2013),“更·抽象”(2014),“破|绽:图画手工第六回展”、格画”(2015),“更@抽象”(2016)。联合策展“图画手工第四回展”(2011)、“我,铅笔”(2012)、“平视”(2013)和“等展览。曾于2012年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青年策展人专项基金,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CAFA)联合纽约独立策展人国际(ICI)与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办的“未来的美术馆:策展与机构”国际青年策展人工作坊北京精训项目,并发表文章《策展:为艺术营造对话空间》(《文艺报》)。2014年,入选参加盖提艺术基金“民族志之眼:抗日战争时期的艺术”研究奖学金项目。

观察
记忆手记
含糊其辞――有关圆明园画家村的记忆
“干掉”昆汀?塔伦蒂诺
艺术实验的新课本――和吕胜中《造型原本》的一讲一看有关
新纪实:定义摄影的“新”论据
人人都来做本书?
“这一代”是哪一代?
跟着艺术起哄
艺术+?=自信
看上去很假?
都来尝尝艺术这块奶酪?
新媒体=新声音?
这艺术还会“热”下去吗?
多米诺?――艺术的寓言和悬疑
有价,抑或无价的艺术?
有误会,才有对话?
马未都:独乐,与人乐,孰乐?
爱上生活的零碎
王连海:遭遇记忆之初
傅朗克:藏心?藏品?藏历史
罗伯特伯纳欧:找寻现实的回音
对话:知不足的数鱼斋
研究
女性主义在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中的“女性艺术”
设问美术史研究
显见的和隐形的政治――关于凯绥珂勒惠支与弗里达卡洛的艺术
图流民以谏?――郑侠《流民图》及其图像和解读在后世的流变
从“流民”到“人民”:为表现新中国而努力的一种――试析蒋兆和《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重新发现
钢铁形象的生成与象征――以新中国十七年(1949一1965)美术中的工业题材绘画为例
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为表现新中国而努力的现实语境与入画实践
诗画兴会更无前――有关毛泽东诗词的入画
别开生面论“洛神”?――《洛神赋图》研究评介
林风眠的“杂菜”――从《品茗》和《肖像》看林风眠的“现代画”
听说
如何为艺术家“画像”?
生活之痒――尹秀珍和她的艺术
彼时彼刻,他在场
臆造的处境――洛里斯?切基尼的无机物
王音:总在思量画外音
苏新平:虚实相生绘浮世
龙力游:直把他乡作原乡
孙逊:“东张西望”画我知
张烨:不断制造痕迹的人
固然中间
附:我的十个雕塑关键词――李象群访谈
Manon van Kouswijk:手写的物证
临场
策展:为艺术营造对话空间
附:会讲故事的人(张子文/文)
如何图画?如何手工?
玩+意:松绑?为牢?
我的铅笔呢?
为什么“做”艺术?
给绘画一个理由
释怀,也释惑――看吴海洲2013的画
当抒情已经成为限制
当画画成为一种习惯
格画:画之为画
万花筒里的孤独星球――读赵峰的小画
蛰伏着成长――看刘霞飞画画
出入自如――有关谭平的版画
问津中国抽象画
寻问中国抽象绘画
附:“更@抽象”参展艺术家解读
当代如何首饰――以滕菲的艺术实践为例
十年:心手相传――对话滕菲谈教学
对镜:在中国提问当代首饰
访谈
城市发言人之苏新平
那个时候――因为“公园?佚事”的一次谈话
“艺术”意味着什么?――《纸之钻营》中九问李红军
陈文骥的抽象:不是突变,是慢慢形成
迟群的抽象:对我来说就是线
梁铨的抽象:不但能发现形式,而且也能发现思想
王川的抽象:是一个绘画态度
王光乐的抽象:形式也可以是观念
谭平的抽象:精神上的吸引
彳亍之间我之如我――听谭平说《彳亍》
隋建国:不同的双年展有不同的性格&雕塑没有抽象
徐冰:双年展是一种陈旧的古典的方式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49590322
条码 9787549590322
编者 蒋岳红 著 贾宁宁 编
译者 --
出版年月 2016-11-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450
字数 4730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80g胶版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