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1)从研究主题来看,本选题聚焦电力绿色低碳发展关键技术的辨识研究,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目前学术界对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较为关注,但对绿色低碳技术的识别和遴选研究较为缺乏。本选题致力于解决这一需求迫切且难度较大的科学问题。(2)从研究方法来看,该选题基于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网络信息、研究报告等多种数据源,综合利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种情报研究方法,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和可信。
本书围绕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问题,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查、归纳总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等方法,分析了美国、欧盟、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我国的双碳目标以及能源发展格局及趋势,剖析了全球和我国能源电力碳排放形势;梳理了国内外电力行业绿色低碳技术演进过程及特征,阐述了电力行业绿色低碳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电力行业“源-网-荷-储”各环节绿色低碳技术的特点,提出了电力行业“源-网-荷-储”绿色低碳技术遴选的原则、指标体系、流程,构建了电力行业“源-网-荷-储”绿色低碳技术遴选的框架。*后,遴选电力行业“源-网-荷-储”绿色低碳技术五个典型案例,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术在电力行业零碳低碳负碳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本书可为正在从事和有志于未来从事电力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和实践的人们提供详细参考。
谷山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校企联聘长江学者。1998-2007年在清华大学本硕博连读,2007年-2010年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现任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副总经理、国网雷电监测预警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能源雷电灾害监测预警与安全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电网雷击风险预防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雷电基础参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国家电网雷电监测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是IEC/TC 81雷电防护委员会中国国家委员、CIGRE SC B2架空线路委员会中国国家代表兼中国专委会秘书长、亚太国际雷电会议(APL)委员会委员、全国雷电标委会副主任、《高电压技术》编委,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30余项。
目录第1章“双碳”目标下国内外能源发展与排放进展(1)1.1“双碳”目标的国际形势分析(1)1.1.1美国“双碳”目标形势分析(5)1.1.2欧盟及主要成员国“双碳”目标形势分析(6)1.1.3英国“双碳”目标形势分析(9)1.1.4日本“双碳”目标形势分析(10)1.1.5澳大利亚“双碳”目标形势分析(11)1.2国内外能源发展格局与趋势分析(13)1.2.1美国能源发展格局与趋势分析(13)1.2.2欧盟及主要成员国能源发展格局与趋势分析(23)1.2.3英国能源发展格局与趋势分析(33)1.2.4日本能源发展格局与趋势分析(38)1.2.5我国能源发展格局与趋势分析(42)1.3全球能源电力碳排放形势分析(45)1.3.1全球能源领域碳排现状和未来碳排预判(45)1.3.2全球电力行业碳排现状和未来碳排预判(47)1.4我国电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形势分析(50)1.4.1我国在“双碳”目标实现上做出不懈努力(50)1.4.2我国电力行业碳排现状与减排需求分析(52)1.5小结(53)第2章电力行业绿色低碳技术演进及特征分析(55)2.1国内外电力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现状(56)2.1.1绿色技术的发展(56)2.1.2绿色低碳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64)2.1.3国内外电力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110)2.2电力行业“源网荷储”典型绿色低碳技术(116)2.2.1化石能源发电绿色低碳技术(117)2.2.2可再生能源发电绿色低碳技术(121)2.2.3其他新型能源发电绿色低碳技术(130)2.2.4输电绿色低碳技术(132)2.2.5储能绿色低碳技术(133)2.3电力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特征分析(134)2.3.1绿色技术特征分析(134)2.3.2电力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特征分析(137)2.4小结(138)第3章电力行业“源网荷储”绿色低碳技术遴选框架研究(139)3.1电力行业“源网荷储”绿色低碳技术的特点分析(139)3.1.1电力行业“源”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特点(139)3.1.2电力行业“网”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特点(149)3.1.3电力行业“荷”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特点(151)3.1.4电力行业“储”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特点(152)3.2电力行业“源网荷储”绿色低碳技术遴选框架构建(154)3.2.1电力行业“源网荷储”绿色低碳技术遴选的意义和目标(156)3.2.2电力行业“源网荷储”绿色低碳技术遴选的原则(156)3.2.3电力行业“源网荷储”绿色低碳技术遴选的对象(157)3.2.4电力行业“源网荷储”绿色低碳技术遴选指标体系构建(158)3.2.5电力行业“源网荷储”绿色低碳技术遴选的流程(168)3.2.6电力行业“源网荷储”绿色低碳技术遴选的结果(169)3.3小结(170)第4章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典型案例分析(171)4.1不同能源技术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171)4.1.1钒液流电池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171)4.1.2海上风电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174)4.1.3电力气象防灾减灾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177)4.1.4电动汽车可控负荷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179)4.1.5氢能储能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182)4.2对比不同典型技术在零碳低碳负碳方面的应用效果(185)4.2.1钒液流电池应用效果(185)4.2.2海上风电应用效果(186)4.2.3电力气象防灾减灾应用效果(188)4.2.4电动汽车可控负荷应用效果(189)4.2.5氢能储能应用效果(191)4.3小结(193)第5章总结与建议(194)5.1总结(194)5.2建议(195)参考文献(196)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77214634 |
条码 | 9787577214634 |
编者 | 谷山强,魏凤,李涛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4-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