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苏格拉底之死显示了哲学与政治的必然冲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哲学始终试图超越社会习俗;作为一个凡人,哲学家则始终难逃百姓日用。哲学想要超越社会,它就自然在社会中无立锥之地。”
?哲学作为“否定之爱”,既具危险性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哲人的形象或者苏格拉底的形象,甚至爱若斯的形象,可以被看作没有壁炉、没有宅地的一种存在。所谓没有壁炉、没有宅地的存在,意味着它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存在。”
?远离苏格拉底,才能获得哲学与政治的双重成全:“具有政治意识的哲学,才防止哲学的危险;具有哲学意识的政治,才抑制政治的傲慢。”
本书主要研究柏拉图对话中的苏格拉底形象,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理解苏格拉底的尝试。苏格拉底的诘问法展现着独特的解构逻辑:从生活化语境切入,通过对常识命题的辩证推演,最终抵达对传统习俗的颠覆性重构。这种思想实践深刻揭示出复杂的张力结构——哲学求真意志与城邦政治秩序的抵牾、爱欲的超越性追求与习俗规范的冲突、智识精英的超然品格与其公民身份的社会性束缚。雅典民主制对哲人的审判,本质上暴露了哲学超越性本质与哲学家肉身存续之间的永恒悖论:当爱欲驱动的批判理性彻底悬置现实秩序的价值根基时,哲学便蜕变为否定现存世界的“神圣疯狂”,这种智性僭越最终招致政治共同体的暴力反噬。
所谓“远离苏格拉底”,不是远离哲学,而是重构哲学与政治的共生关系:哲学必须培育政治审慎,通过自我设限避免真理的危险;政治需要涵容哲学反思,借此消解权力运作的盲目性。唯有在批判与建制、超越与妥协的动态平衡中,方能实现智性追求与公共福祉的双重成全。这种辩证关系的当代重构,或许正是古典政治哲学留给现代性困境的重要启示。
陈建洪,1973年生,浙江瑞安人,北京大学文学学士、哲学硕士,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英国政治思想。2006—2015年任教于南开大学哲学院。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兼系主任、博雅学院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出版有Between Politics and Philosophy、《既无君子,何以天下》(韩文版)、《论施特劳斯》等。
前言 001
一 克力同和苏格拉底 001
二 “你最好别和苏格拉底坐在一起!" 046
三 阿波罗多洛斯的疯狂 077
四 爱若斯和阿佛洛狄忒 102
五 哲学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126
后 记 159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 | 9787213117565 |
条码 | 9787213117565 |
编者 | 陈建洪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4-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65 |
字数 | 82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