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在绝望之巅》
“二十世纪的尼采”、现代欧洲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E.M.齐奥朗初试啼声之作 中文简体译介版
在绝望之巅挣扎,燃起超脱生死的激情
将眼泪变成思想,发出反叛的野蛮呐喊
《在绝望之巅》
《在绝望之巅(精)》是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E.M.齐奥朗的初试啼声之作,写于作者饱受抑郁症和失眠症困扰时期。齐奥朗在其中对种种形而上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主题涉及荒谬、异化、抑郁、失眠、爱情、狂喜、苦难、贫穷、善恶等。本书以一种新奇的、抒情的、反体系化的哲学风格,奠定了齐奥朗的创作基调,作为这位现代哲学家的思想源泉,意义重大。《在绝望之巅(精)》既是齐奥朗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非常受欢迎的作品,精致的散文语言、断章体的创作形式和悲观的哲学思想有机结合,表现出荒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态度,对西方知识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哲学的故事》
哲学始于惊奇,它永无止境。如果你曾仰望星空,好奇过万物因何存在又由何构成,如果你曾徜徉林中小径,叩问过人生有何意义和价值,如果你曾因美而诧异,为不义而震怒,目睹苦痛而心生怜悯,感于生活空虚而满怀惆怅……那么,你就已经走在哲学的道路上了。
这条路上,从来都不乏先行者。他们或坚定,或犹疑;或激扬神采,或孤僻避世;或名满天下,成为王公贵胄的座上宾,或众叛亲离,抱住街头遍体鳞伤的老马泪如雨下。这些哲学家性格不同,境遇各异,但他们被同一种求知的激情所萦绕,就世界、真理、政治、道德和艺术等人类社会的奠基性问题领域,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
威尔·杜兰特以渊博的学识和优雅的笔触,将艰深的哲学写得极富人情。他引领读者走近先哲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看这些人类最杰出的头脑如何与所处的时代碰撞,如何为那些永恒的“大问题”交出各自的精彩答卷。
《在绝望之巅》
E.M.齐奥朗(Emile Michel Cioran,1911—1995)
法籍罗马尼亚裔哲学家,先后以罗马尼亚语和法语写作,晚年声名鹊起,获得极高的国际声誉。其作品以断章体的形式和对痛苦磨难、虚无主义等问题的思考而著称,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他延续了以克尔凯郭尔、尼采、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哲学传统,被视为“二十世纪的尼采”,影响了苏珊·桑塔格、伊塔洛·卡尔维诺、米兰·昆德拉、保罗·策兰等众多知名作家。代表作有《在绝望之巅》《眼泪与圣徒》《解体概要》《着魔的指南》《思想的黄昏》等。
《在绝望之巅》
《哲学的故事》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在绝望之巅》
论真情流露 为什么我们不能保持内心的封闭?为什么我们追求表达和表现,努力传达出我们宝贵的心意或“意义”,拼命尝试着组织一场终究无法掌控的混乱过程?只是臣服于我们内心的流动不居,而无意将它客观呈现,私密而纵情地沉溺于我们内心的骚动和挣扎,难道不是更有创造性?那样我们就会更为强烈地体会到精神体验全然内在的成长。各种各样的真知灼见就会在丰饶的沸腾中融合滋长。一种既真实又有精神内涵的感受,就会像波浪或乐句的涌动一般诞生。被自我所充满,不是因为骄傲自大,而是因为内心富足。被一种内在的无限感所折磨,这意味着活得如此炽烈,以至你觉得自己就要因生命而死。这种感觉是如此罕见而怪异,以至我们在经受它时会放声大叫。我觉得我可能会死于生命,于是我问自己,为此寻求解释是否有意义?当你全部的心灵过往伴着的紧张在你心中震颤,当完整存在的感觉将已然埋没的体验重新唤醒,让你失去了正常的节奏,你就会在生命的高峰被死亡迷住,却体会不到通常与之相伴的恐惧。这种感受就像恋人们在幸福的巅峰体验到的那种感受,在他们有转瞬即逝但强烈的死亡预感的时候,或者在背叛的预兆萦绕着他们萌芽的爱情的时候。 很少有人能将这种体验忍受到底。压制需要客观呈现的东西,封锁爆炸性的能量,一向极其危险,因为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人再也遏制不住这股压倒性的力量。然后是过度充实导致的沦陷。总有一些体验和执迷是人所无法忍受的。对此直认不讳才能得到救赎。恐怖的死亡体验,假如留存在意识当中,就会导致毁灭。假如你把死亡宣之于口,那你就拯救了一部分的自我。但与此同时,你真实的自我当中,某些东西也会随之消逝,因为意义一旦客观呈现出来,就会失去它们在意识中葆有的那份真切。这就是为什么真情流露代表着主体性的散发;它从个人无法遏制、需要不断表达的精神沸腾中,散发出一定的数量。真情流露意味着你不能保持内心的封闭。客观呈现的需要越是强烈,袒露出来的情感就越是刻骨铭心、厚重而强烈。痛苦或恋爱的人为什么真情流露?因为这两种状态尽管性质和方向有所不同,但都是出自我们的存在最深邃、最隐秘的部分,出自主体性这一坚实的核心,如同出自辐射地带。当一个人的生命和着最精妙的节律脉动,这种体验强烈到它汇集了这个人个性的全部意义时,他就会变得真情流露。这时,我们的独特之处就会在颇能传情达意的表现中得以体现,这种表现会令个体上升到普世的层面。最深刻的主观体验同时也是普世性的,因为人正是经由这些才触及生命的本源。真正深入内心才会获得的普世性,停留在外围的人无从企及。对普遍性的庸俗解释,说它是这样一种现象:只是量的扩张,而非质的包罗万有。这种解释将真情流露视为无足轻重的低级现象、内心反复无常的产物,它没有注意到主体性传情达意的手段所展现出的非凡新意与深度。有些人只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才变得真情流露;有些人只在濒死的痛苦挣扎中才变得如此在他们的全部过往陡然闪现在眼前,给他们带来瀑布般剧烈冲击的时候。 许多人在有了一些至关重要的经历那时,他们内心的动荡不安终于爆发之后变得真情流露。这样的人通常倾向于讲求客观、缺乏个性,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现实,一旦他们变成爱情的俘虏,就会体验到使他们的全部心智资源得以真实呈现的情感。恋爱时几乎人人能诗,这一情况表明,抽象思考的资源过于贫乏,远不足以表达他们内心的无限丰沛;内心情感的抒发只有通过流动不居、非理性的素材,才能得到恰如其分的客观呈现。痛苦的体验与此相似。你从未察觉在你体内、在这世间隐藏着什么,你心满意足地生活在事物外围,突然,那些仅次于死亡的痛苦体验攫住了你,将你带往一片无比复杂的领域,你的主体性在那边的巨大旋涡中颠簸不休。经由痛苦变得真情流露,意味着实现内心的净化,这样一来,创伤将不再只是没有深层原因的外在表现,也将开始融入你存在的实质之中。痛苦的真情流露是用血肉和神经唱出的歌。真正的痛苦始于疾病。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有表露性情的品格。只有那些在可耻的麻木中长大的人,才会在生病时依然无动于衷,从而错过疾病带来的性格深化。这样的人若不经受一次的疾病之苦,就不会变得真情流露。偶然发生的真情流露源于外部因素;一旦外部因素消失不见,他们内心的回应也会一道消失。内心若是没有些许癫狂,就不会有真正的真情流露。重要的是,在所有的心理疾病形成之初,都有一个真情流露的标志性阶段,此时,所有常见的藩篱和统统不复存在,让位给那种最丰饶、最富创意的内心的陶醉。精神错乱初期诗兴勃发的特点由此得到了解释。因此,疯狂可以视为某种真情流露的突然迸发。有鉴于此,我们应当撰文颂扬真情流露,而不应颂扬愚行。真情流露的状态凌驾于习俗和体制之上。奔涌的液体遽然袭来,将我们内在生命的所有要素一举融化,创造出一种饱满而激烈的节奏,一场完美的交融汇聚。与僵化的形式和框架遮没了一切的高雅文化相比,真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等 |
ISBN | 9787549643301 |
条码 | 9787549643301 |
编者 | (美)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 著 蒋剑峰,张程程 译等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1-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528 |
字数 | 45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