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在结构上从介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历程、综述近年来高校校园建设情况着手,对我国当前高校校园及大学城规划的成果和问题进行了评析;然后详细论述了高校校园规划前期论证所涉及到的各项具体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高校校园规划前期论证的有关政策、技术和模式上的因素;最后分析了前期论证对高校校园规划方法的先导作用,提出三大原则性规划指导理念和方法,以及其它一般性的对策。本书在现有调查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综合多种学科的有关理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反思,研究高校校园规划的前期论证。在调查过程中,除了收集各种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还积极参加有关高校校园规划的各种学术报告和会议,并多次到国内外的大学实地参观考察,拍摄了大量现场照片,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论述过程中,对涉及高校校园形态和布局、校园建筑的平面功能和形体、界面处理等具体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手法予以删繁就简而直抒主题,即高校校园规划的前期论证。
前言
1.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历程与高校校园建设概述
1.1 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1.1.1 清末民初时期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
1.1.3 改革开放至1999年高校扩招
1.1.4 高校扩招至今
1.2 高等教育规模水平的衡量及对扩招的认识
1.2.1 高等教育规模水平的衡量指标
1.2.2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水平的发展阶段及 间比较
1.2.3 对高校扩招的正确认识
1.3 扩招与高校校园建设
1.3.1 扩招后的高校校园建设概况
1.3.2 高校校园建设与 投入
1.3.3 校舍建设与高等教育规模
1.4 我国高校校园的改扩建
1.4.1 高校校园的改扩建方式
1.4.2 部分改扩建高校一览
2.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及大学城规划评析
2.1 当前高校校园规划的特点和面临的新任务
2.2 我国高校校园规划的阶段性成果(1999—2005年)
2.2.1 高校校园规划对校园建设的作用
2.2.2 校园空间规划布局的成果
2.2.3 其他方面的成果
2.3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4 大学城评析
2.4.1 大学城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2.4.2 国外大学城的类型与特征
2.4.3 大学城的发展背景和规划建设
2.4.4 大学城存在的主要问题
3.高校校园规划的前期论证内容
3.1 高校总体发展战略
3.2 高校规模
3.3 高校校园选址
3.4 高校校园土地使用
3.5 高校学科组织结构
3.6 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内容
3.7 高校校园规划原则
3.7.1 校园布局模式
3.7.2 功能分区
3.7.3 开放空间
3.7.4 校园交通
3.7.5 校园生态及景观
3.7.6 环保与防灾
3.7.7 校园人文环境的塑造
3.8 高校校园建设投资
3.9 高校校园规划前期论证案例
3.9.1 美国俄勒冈大学未来发展模拟过程图(1973年版)
3.9.2 美国耶鲁大学校园规划框架(2000年版)
3.9.3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发展规划文本(2001年版)
朱宇恒,1970年12月生,籍贯浙江永康,浙江大学工学学士(建筑学)、建筑学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中国美术学院文学博士(设计艺术学),先后任教于原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和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居环境、城市更新、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等。曾长期从事浙江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的管理,参与过紫金港校区西区、舟山校区、海宁国际校区等新校区校园规划的论证工作,以及玉泉、西溪、华家池等老校区保护与空间调整规划的论证工作。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ISBN | 9787550334373 |
条码 | 9787550334373 |
编者 | 朱宇恒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18-01-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
页数 | 115 |
字数 | 200 |
版次 | 第1版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