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1.危机之下,国家如何自救: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真实操作案例
经济从不是直线上升的故事。战争爆发、股灾崩盘、通胀失控、产业塌陷……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发展史,其实是一部危机应对史。美国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大萧条,德国用“社会市场经济”重建秩序,日本在泡沫崩盘后寻找老龄化出路……本书以真实历史为脚本,呈现危机下的决策博弈与制度应变,为读者提供一份“国家如何脱困”的案例手册。读懂这些,你能看懂政策风向,也能提升个人的经济判断力。
2.看懂大国兴衰背后的制度规律与权力逻辑
为什么有的国家能持续崛起,有的却一落千丈?本书从八大经济体的制度变迁出发,带你看清权力如何通过工业化、殖民扩张、货币体系等路径不断重构世界经济格局。英美靠金融制度筑起霸权,德国用教育+制造突围,日本依靠产业政策实现超车……如今“去美元化”“新冷战”“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大势,其实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影子。这不仅是了解世界的一本书,更是读懂当下的钥匙。
3.技术跃迁与产业升级:国家如何在关键赛道押对方向
技术革命不是偶然发生的“奇迹”,而是国家顶层设计与制度引导的结果。英国从蒸汽机开启制造时代,美国靠铁路和金融爆发奠定霸主地位,德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全球精密制造力,日本以技术引进+本土改进赢得后发优势。本书抽丝剥茧,揭示出产业跃迁背后的国家战略逻辑,为理解今天中国的发展路径、科技自主与产业安全提供有力参照。
4.用历史提升判断力:普通人也能看懂的大国竞争与世界变局
今天的世界看起来复杂而动荡,普通人如何不被裹挟?本书用通俗语言、真实故事还原300年经济演变现场,让你跳脱碎片化信息,看清哪些现象是周期回归、哪些趋势值得重视。从产业发展到货币政策,从教育投入到技术升级,它不仅讲国家战略,也关乎你我日常生活的物价、资产、就业和选择。在不确定的时代,看懂确定性的底层逻辑,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能力。
王东京,经济学家、教授,曾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长期担任中央党校省部级、地厅级干部班和中青年干部班主讲教员,讲课风格独树一帜,深受学员欢迎。
2000年前后撰写的“与官员谈”系列丛书在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中反响强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经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专栏文章近千篇;著有《经济学笔谭》《经济学反思》《经济学分析》《中国的难题》《中国的选择》《中国的前景》《王东京经济学讲义》《高质量发展的选择》《经济学底层逻辑》《改革是一连串事件》《通向繁荣之路》等专著20余部。
第一章 美国领跑20世纪
第1 节 农业立国与工业立国 003
汉密尔顿“四味药方” 004
杰斐逊“三板斧” 006
重回“汉密尔顿路线” 007
第2 节 爆发南北战争 008
绕不开的“死结” 009
南北经济差异 010
颁布《解放宣言》 011
第3 节 工业化狂飙突进 013
广纳天下人才 013
以地换路 014
鼓励移民 015
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016
第4 节 罗斯福新政旋风 017
拿金融体系开刀 017
通过《农业调整法》 019
鼓励自由竞争 020
推行赤字预算 021
第5 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022
特里芬难题 022
美元荒变美元灾 023
美元与黄金脱钩 025
第6 节 陷入滞胀泥潭 026
冻结工资、物价 026
尼克松走得更远 028
收入政策寿终正寝 029
第7 节 里根改弦易辙 030
大幅度全面减税 031
缩减开支、放松管制 032
执行“单一规则”货币政策 033
第8 节 科技独领风骚 035
克林顿的应对 035
抢占科技制高点 037
繁荣与隐忧并存 039
第二章 英国风光不再
第1 节 告别重商主义 043
《航海条例》引起冲突 044
《国富论》鸣锣开道 045
成为自由贸易国家 047
第2 节 工业革命一马当先 048
两次“圈地运动” 048
殖民掠夺积累资本 050
技术创新火车头 051
第3 节 打造世界金融中心 052
英格兰银行拉开序幕 053
银行、保险并驾齐驱 054
规范证券市场 055
实行金本位制 056
第4 节 回归自由经济 057
货币主义试验 058
开源与节流 060
改革劳资关系 061
第5 节 私有化浪潮 062
两次国有化运动 062
私有化步步为营 064
严格监督垄断私企 065
第6 节 福利制度毁誉参半 066
福利体系包罗万象 067
政府骑虎难下 068
前景不容乐观 070
第三章 德国后来居上
第1 节 普鲁士农业改革 075
容克地主的“黄金时代” 076
施泰因出师不利 077
地主变身资本家 079
第2 节 国家走向统一 080
关键一步:关税改革 081
全国关税同盟 082
经济统一促政治统一 084
第3 节 科教兴国战略 085
尊师重教传统 085
高等教育造就顶尖人才 087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088
第4 节 战时经济灾难 090
希特勒发动二战 090
战时经济管制 092
经济全面崩溃 093
第5 节 走第三条道路 094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095
大刀阔斧取消管制 096
政府只当裁判 097
第6 节 银行独立步履维艰 099
马克变成废纸 099
福克重获重用 101
银行大显身手 102
第7 节 东德西德统一 104
东德引进苏联模式 104
柏林墙被推倒 106
经济体制转轨 107
第四章 法国负重前行
第1 节 贸易战短兵相接 111
围堵英国经济 112
贸易政策转向 113
设立最惠国待遇 115
第2 节 “金同盟”昙花一现 116
法郎严防死守 117
经济全面衰退 118
被迫改弦更张 120
第3 节 国有化浪潮 122
三次国有化 122
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123
退出竞争性行业 124
第4 节 优先发展农业 126
推动土地集中 127
推广机械化、专业化 128
合作社应运而生 129
第5 节 国土整治战略 131
国土整治令 132
工业分散政策 133
工业结构改革 135
第6 节 失业痼疾难医 136
密特朗行差踏错 137
多米诺骨牌效应 138
失业率仍然偏高 140
第五章 意大利奋力追赶
第1 节 关税大战闯祸 145
风水轮流转 146
与法国交恶 147
赔了夫人又折兵 148
第2 节 在逆境中求生 150
墨索里尼雪上加霜 150
工业二重结构 152
经济总量超过英国 154
第3 节 国家参与制 155
伊里公司临危受命 156
危难之处显身手 157
敢问路在何方 159
第4 节 中小企业王国 160
不受待见的“孩子” 161
能源危机中转运 162
轻型工业化战略 164
第5 节 南部大开发 165
南部先天不足 166
实施“三大战役” 167
南北仍存在差距 169
第六章 加拿大行稳致远
第1 节 建国初举步维艰 173
被逼无奈的选择 174
麦克唐纳出手不凡 175
太平洋铁路贯通 177
第2 节 农业遭受重创 178
世界最大粮仓 179
小麦经济陷入困境 180
结构调整转型 182
第3 节 金融兼容并蓄 183
借鉴英国模式 184
参照美国模式 185
国际化提速 188
第4 节 引进外资 189
外资双刃剑 189
处处受制于人 191
颁布《外国投资审查法》 193
第5 节 重启门户开放 194
马尔罗尼“新战略” 195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6
管大放小 198
第七章 俄罗斯愈挫愈勇
第1 节 土地与自由变奏 203
废除农奴制 204
农民被剥夺 206
斯托雷平改革 207
第2 节 新经济政策 208
战时经济政策 209
新经济政策以退为进 210
成效彰显 212
第3 节 高速工业化 213
重工业压倒一切 214
农、轻、重失衡 215
推行计划体制 217
第4 节 苏联解体 218
赫鲁晓夫摇摆不定 219
“利别尔曼建议” 220
加速发展战略 221
第5 节 休克疗法 223
盖达尔投其所好 223
政府频频失算 225
宣告失败 226
第6 节 多难兴邦 228
切尔诺梅尔金胸有成竹 228
基里延科下台 230
普里马科夫大破大立 231
普京崭露头角 232
第7 节 经济全面复苏 233
强化中央权力 234
制定长远规划 235
改善投资环境 236
第八章 日本经济神话
第1 节 明治维新 241
照搬欧美 242
官营走不通 244
颁布《处理官营企业条例》 245
第2 节 超欧赶美 246
赶超战略 247
产业政策发力 248
日本经济模式 250
第3 节 科技战略 251
高增长的秘密 251
引进、消化、改进 252
播种型战略 254
第4 节 迈向现代农业 256
组建农协 256
专业化集约经营 258
对接大市场 259
第5 节 应对老龄化挑战 261
三大支柱 261
西方养老模式 263
居家养老模式 264
第6 节 失去的30 年 265
祸起“广场协议” 266
泡沫急剧膨胀 267
痛定思痛 268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 | 9787522337104 |
条码 | 9787522337104 |
编者 | 王东京著 著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6-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