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巴蜀傩艺蕴涵着人们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是人们为了实用和装点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创作的,通过各种美术形式抒发自己的真情和感受,具有原发性(原生态)的特点,巴蜀傩艺的形成经过世代相传、传承并修改无数次,凝聚着众多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因而具有群体性的特点,巴蜀傩艺的乡土气息,表现出人民生活的朴素美、身心的健康美、精神的淳厚美,这是它又一个艺术性魅力的显著特征。巴蜀傩艺具有深刻的审美寓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自古以来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巴蜀傩艺的审美性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标准是统一的。民间美术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它可以陶治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放松人们的心情,调节人们心理上的各种紧张因素,可以使人们尽情地把自己的意愿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得到寄托。取材基本上是符合各民族特点的,并且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运用各自民族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民间能工巧匠的制作设计,将劳动人民的爱憎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都融人民间美术造型中。
温耀龙,男,1982年生,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副教授,专业研究工艺美术、家具设计、环境设计方向,现为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专业教师,曾在《装饰》《艺术百家<美术观察》等专业期刊发表作品及论文20多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设计竞赛获得多项奖项,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奖,出版专著《巴蜀木雕》、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软装艺术一一陈设设计》、十四五互联网教材《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十四五高职规划教材《家具设计与陈设》。主持教育部课题2项,主持主研重庆市社科课题3项,主持主研重庆市教委社科课题5项,参研省部厅级课题4项,获得国家专利6项,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多项,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赵瑞峰,女,1988年7月生,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现为重庆城市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高级室内建筑师、中国装饰设计奖金奖获得者。主要从事环境设计,乡村振兴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参与完成“武隆区凤山街道万银村、武隆区黄渡村、武隆区车坝村人居环境改造设计”“重庆永川宝吉寺环境景观设计”“归原问舍,云尚荆竹一武隆区仙女山荆竹农旅融合项目规划设计"等20余项乡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主持市级科研项目2项,在专业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第一章 傩文化与中国文化
第一节 中华文化的多元性
第二节 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
第三节 傩文化— 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库
第四节 “ 傩文化 ” 与“ 圣贤文化 ” 的比较
第五节 傩文化对中国的贡献
第二章 傩文化
第一节 傩
第二节 傩的种类
第三节 傩文化的历史遗存
第四节 傩 仪
第五节 傩艺术 第三章 傩文化与其他文化
第一节 傩文化与中国传统哲学
第二节 傩文化与道教文化
第三节 傩文化与释家文化
第四节 傩文化与龙文化的关系
第五节 傩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
第六节 傩文化与其他文化
第四章 巴渝文化
第一节 巴渝文化简介
第二节 巴渝文化的特征元素
第五章 巴渝傩文化
第一节 巴渝民间的巫傩传统
第二节 川东渝西片区巴渝傩文化
第三节 渝东南傩文化
第四节 渝东北傩文化
第五节 巴渝傩面具文化
第六节 巴渝傩面具的转型—吞口
第六章 巴渝傩面具制作工艺及审美特征
第一节 傩面具选材及制作工艺
第二节 巴渝傩面具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巴渝傩面具的美学特征
第四节 巴渝傩面具的文化意蕴
第七章 巴渝傩面具的传承及发展展望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中巴渝傩文化的传承困境
第二节 社会变迁视野下巴渝傩文化传承的出路分析
第八章 巴渝傩面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节 巴渝傩面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节 巴渝傩面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节 巴渝傩面具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节 巴渝傩面具在影视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图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ISBN | 9787522537122 |
条码 | 9787522537122 |
编者 | 温耀龙赵瑞峰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3-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256 |
字数 | 262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轻型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