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以指导性案例的创制和应用为切入点,对案例指导制度进行考察分析,梳理了案例在数量规模、体系结构、遴选标准、遴选程序、文本编辑、援引参照、效力定位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书在运用相关法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中外历史经验,结合现实国情,提出了应对之策、改进之方。本书的研究融合实证分析与理论建构,既关注制度现状的客观描述,又注重发展路径的探索创新,能为案例指导制度的优化完善提供对策性参考。
曹奕阳,女,1991年生,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荷兰奈梅亨大学访问学者。在《光明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江汉论坛》《科技进步与对策》《财经理论与实践》《中国农村研究》《湖北社会科学》《法治论坛》《科技与法律》《华中学术》《中国环境管理》《民族论坛》《长江论坛》《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等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老龄协会一般课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一般项目、湖北省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湖北省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湖北省司法厅重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中央高校高水平后期资助项目等共10余项;参编英文著作《Elgar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Asian Law》。
绪论
第一章 指导性案例与其他案例概述
第一节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
一 指导性案例创制简况
二 指导性案例的类型
第二节 参考性案例等其他案例
一 高级人民法院参考性案例
二 其他类型案例
第三节 指导性案例与其他案例创制比较
一 创制上的相同之处
二 创制上的不同之处
第二章 案例指导的主要问题梳理
第一节 案例供给上的不足
一 案例的总数偏少
二 案例体系结构不完善
三 案例质量参差不齐
四 部分案例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节 案例创制上的局限
一 案例遴选程序有行政化倾向
二 案例遴选标准忽视法律功能
三 案例文本编辑时见瑕疵
四 部分案例说理论证欠佳
第三节 案例的援引率不高
一 案例援引率的相关数据统计
二 案例援引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案例援引缺乏规范性
一 混淆类别及规避解释
二 隐性援引较为普遍
第五节 案例的效力定位不明确
一 指导性案例效力不明所引发的争议
二 指导性案例“应当参照”多有歧解
三 其他类型案例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
第三章 案例创制主体扩大及其与审级制度衔接
第一节 扩大指导性案例的创制主体
一 学界有关指导性案例创制主体的争论
二 扩大指导性案例创制主体的现实理据
三 创制主体扩大的制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第二节 审级制度的运行与案例创制主体的扩大
一 科层制理论视域下的我国现行审级制度
二 案例指导制度可借力于现行审级制度
三 案例创制主体扩大与审级制度的衔接
第四章 案例创制的优化及案例援引的规范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创制的优化
一 强化遴选标准对典型性权威性的要求
二 构建有利于优质案例产生的遴选程序
三 不断提升案例文本编辑质量
第二节 指导性案例隐性援引的拨正
一 加强法官教育培训工作
二 补强裁判说理性以吸引法官明引
三 昭示案件比较点以消除法官的顾虑
四 建立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第五章 基于人工智能的案例指导优化
第一节 人工智能介入案例指导的现实基础
一 人工智能介入可获智能法律推理的支持
二 人工智能介入可助案例指导进一步优化
第二节 人工智能介入下的案例指导优化路径
一 建设统一完备的司法数据库
二 推进算法规范化透明化发展
三 提升案例要素标识的精准度
四 给予人工智能合理的角色定位
结语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22751924 |
条码 | 9787522751924 |
编者 | 曹奕阳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6-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77 |
字数 | 229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