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东坡养生集-全四册(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章原译注

编号:
wx1203676172
销售价:
¥162.68
(市场价: ¥196.00)
赠送积分:
163
数量:
   
商品介绍

一、历代关于苏东坡文章中仅见的以“养生”为主题的选本,视角非常独特。
《东坡养生集》的编纂者——明末士人王如锡是苏东坡文章的忠实“粉丝”,他另辟蹊径,以养生内容为视角,将苏东坡有关养生的信札、论著及旁人对苏东坡的相关记载都进行了收录,分为饮食、方药、居止、游览、服御、翰墨、达观、妙理、调摄、利济、述古、志异十二卷,共计1141篇文章,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部作品。

二、近乎全面地反映了苏东坡在养生领域的见解与成就,有趣好读。
关于苏东坡在养生领域的实践和成就,在王如锡之前,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进行过探讨,但像《东坡养生集》这样系统、全面地收集整理的文集,还是第一部。除了苏东坡的诗文集之外,王如锡还广泛搜集了当时尚能见到的苏东坡手迹和笔记中与养生有关的内容,可谓靡采无遗,近乎全面地反映了苏东坡在养生领域的见解与成就,不论是对于苏东坡的研究,还是对于传统养生学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又因苏东坡的生花妙笔而颇具趣味性和可读性,对于有志于养生的人而言不可错过。

三、养生之术与养生之道并重,构建多维(身心)立体养生体系,形成大养生观。
《东坡养生集》中既有饮食、服药、炼丹、气功等养生之术,又有静以存性、爱身节慎、怡情易性的养生之道,将保养身体与修心养性合二为一,从术与道的不同高度养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养生理念和方法,集中展现了苏东坡的养生智慧,在当代仍然有借鉴意义。
比如在饮食起居方面,收录《桂酒颂》《东坡羹颂》等食疗秘方,提倡“浓茶漱口”以除烦去腻,食“姜乳丸”(姜汁阴干制丸)以健脾胃,推崇荠菜、白粥“利膈养胃”,主张“少肉多素”;还有《问养生》《养生论》《养生说》《养生偈》等篇目专门讲述呼吸吐纳之“导引”术、叩齿、胎息、辟谷法等。
在精神调养层面,将书画、游览纳入养生范畴。十二种分类中,游览、翰墨、达观、妙理、服御、利济、述古中的内容均属“养心”“养神”一类,占据全书内容近乎2/3,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推崇“和安”之道,即顺心应物,静心寡欲,“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所以,在《东坡养生集》里,“养生”的内涵不只是肉身的养护,而是追求形神合一,是对于生命的养护。

四、融汇儒释道三家的养生精髓,超越时代,启迪当代。
《东坡养生集》中包括儒家的“养志为本”:视养生为“修身齐家”之基,强调“仁者寿”,养气守志以报效家国;道家的“清静自然”:习张道陵丹法,炼丹守一(如胎息法),还有上述导引、辟谷等,主张超然物外,“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佛家的“身心皆空”,超然心境:谪居时于安国寺“焚香默坐,物我两忘”,以禅修涤荡忧患,获解脱之力。
苏东坡一生的仕途跌宕起伏,大多数时间郁郁不得志,被一贬再贬,最后竟到了荒僻无以复加的海南岛,以致他在临终前不久发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感叹。所以在他的诗词文中,即便是生活琐事,即便是游戏诸作,也都充满了入世与出世、进取与退隐等矛盾不定的思想,看似达观、嬉笑的文笔背后,实则隐藏着不尽的感慨。而苏轼在这样的逆境中,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能够随遇而安,他对于养生之道的积极追求与探索,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渴求,寄托了他对未来的期许。

五、除正文外,还包括大量点评文字,能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苏东坡养生文章中的内容。
这些评点文字一部分是东坡文章中的自注;一部分是东坡同时期乃至后世文人对东坡文章的点评;还有一部分是王如锡玩味东坡文章时自己的体会。如王如锡在苏轼《苍术》后的评点:“古方及《本经》,止言术,不分苍、白二种。苍术,茅山者良,气味辛烈,多膏。性主发,又能除恶气, 弭灾疹,功用远胜白术。”这就在苏东坡对于苍术的记载外,又进行了一些补充,便于读者更为全面地认识药物苍术的功用。

《东坡养生集》,明朝末年王如锡编纂,以养生为视角,搜集苏轼有关养生的信札、论著及旁人对东坡的相关记载,全书分为十二卷,每一卷的内容,从其卷名可以大致推断:第一卷《饮食》,主要是关于饮食、食疗方面的论述;第二卷《方药》,多论述药物、方剂等;第三卷《居止》,主要是日常的起居摄养;第四卷《游览》,多为游览各地景观的见闻所感;第五卷《服御》,记述服饰、文房四宝之类日用器具;第六卷《翰墨》论述书画、器玩等雅致;第七卷《达观》主要是表现达观、坦荡胸襟的文章;第八卷《妙理》多为洞悟世事,谈理论玄之文;第九卷《调摄》多为服食、导引等调养之法;第十卷《利济》为有关民生疾苦的文章;第十一卷《述古》多为历史人物的评述;第十二卷《利济》多收集志怪及奇闻。

文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研究院。长期从事医古文、中医文化教学与研究。文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研究院。长期从事医古文、中医文化教学与研究。文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研究院。长期从事医古文、中医文化教学与研究。

全书总目

第一册
前言 ………………………………………………
序 …………………………………………………
总目 ……………………………………………… 6
第一卷 饮食 …………………………………… 10
第二卷 方药 …………………………………… 214
第三卷 居止 …………………………………… 372

第二册
第四卷 游览 …………………………………… 559
第五卷 服御 …………………………………… 761
第六卷 翰墨 …………………………………… 943

第三册
第七卷 达观 ………………………………… 1135
第八卷 妙理 ………………………………… 1323
第九卷 调摄 ………………………………… 1524


第四册
第十卷 利济 ………………………………… 1699
第十一卷 述古 ……………………………… 1902
第十二卷 志异 ……………………………… 2100
附录 东坡养生集序 ………………………… 2235


第一册
前言 ……………………………………………… 1
序 ………………………………………………… 1
总目 ……………………………………………… 6
第一卷 饮食 …………………………………… 10
天庆观乳泉赋 ……………………………… 10
浊醪有妙理赋神圣功用,无捷于酒 …………… 15
洞庭春色赋并引 ……………………………… 21
中山松醪赋 ………………………………… 25
酒子赋并引 …………………………………… 29
菜羹赋并序 …………………………………… 31
后杞菊赋并序 ………………………………… 34
老饕赋 ……………………………………… 38
桂酒颂并序 …………………………………… 43
东坡羹颂并引 ………………………………… 46
油水颂 ……………………………………… 49
猪肉颂 ……………………………………… 50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171747
条码 9787101171747
编者 章原译注 著
译者 --
出版年月 2025-06-01 00:00:00.0
开本 其他
装帧 精装
页数 2308
字数 16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一般胶版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