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历史学家戴逸先生清史研究代表论著
贯通中国历史与世界一体化进程的视角下,审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戴逸先生是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历史学家,也是新中国近代史学科的莫基人。先生一贯主张在贯通中国历史与世界一体化进程的视角下,审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本书精选戴逸先生的学术论文、演讲、报告及编务文章四十余篇,所涉论题广泛,包括对中国史的宏观认识、清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清史》编纂的构想写设计、史学方法与史识的养成等方面。
戴逸 著;杨念群 编选 导读
戴 逸,(1926—2024),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02年8月起,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12月,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代表作有《中国近代史稿》《简明清史》《乾隆帝及其时代》《18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等。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拓展中国史研究。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杨念群自选集》《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 )》《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等,主持《新史学》从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 多元对话系列”丛书。
导 读
第一辑 中国史的贯通与宏观把握
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
20世纪中国的学术文化
世纪之交中国历史学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辑 清代的中国与世界
满族兴起的精神力量
论康乾盛世
四库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
——为纪念法国革命二百周年而作
失去了的机会
——略论18世纪的中英关系
在清代经济宏观趋势与总体评价学术研讨会的发言
清朝的历史地位
第三辑 《清史》编纂
《清史稿》的纂修及其缺陷
构建新世纪标志性文化工程
——清史编纂工程启动感受
贯穿《清史》的一条主线
——新修《清史》通纪内容要旨
第四辑 史学方法与史识的养成
资料、思想、文采、道德
——对历史学家的四项要求
历史学家的过去与现在
从历史展望未来
边疆开发活动中的人和环境
第五辑 以史为鉴
闭关政策的历史教训
清代开发西部的历史借鉴
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因与后果
五四运动与传统文化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ISBN | 9787507558319 |
条码 | 9787507558319 |
编者 | 戴逸著;杨念群编选导读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7-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68 |
字数 | 20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