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卷主要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西兰文学发展的总体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的审美价值。首先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新西兰社会从二元文化向多元文化迈进过程中所呈现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继而从中观层面入手,论述文学图书生产及小说、诗歌、戏剧这三大文类取得的重要成就;最后,本卷重心落在微观层面——选取19位各具特色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采取主题分类解读与艺术风格多维阐释相结合的方式,借此反思新西兰多元的历史,映射新西兰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勾连欧美和亚太地区的文化,展现全球化时代文学的新样态。研究发现,21世纪新西兰文学在更高起点上以包容、杂糅、多元、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之中。
本卷主要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西兰文学发展的总体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的审美价值。首先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新西兰社会从二元文化向多元文化迈进过程中所呈现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继而从中观层面入手,论述文学图书生产及小说、诗歌、戏剧这三大文类取得的重要成就;最后,本卷重心落在微观层面——选取19位各具特色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采取主题分类解读与艺术风格多维阐释相结合的方式,借此反思新西兰多元的历史,映射新西兰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勾连欧美和亚太地区的文化,展现全球化时代文学的新样态。研究发现,21世纪新西兰文学在更高起点上以包容、杂糅、多元、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之中。
彭青龙
----------------------------
彭青龙,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英文期刊New Techno-Humanities创刊主编,兼任第七、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理工科院校组组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分会会长等,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澳大利亚文学、比较文学、英语教育教学和科技人文等。教学成果荣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两次)等省部级奖项十多项。
刘略昌 等
----------------------------
刘略昌,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国别区域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同行评议专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评审专家等。主要从事新西兰文学与中外文化关系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在《外国文学》《中国翻译》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代表作包括《新西兰毛利文学》《后现代文学的南半球变异》等。
绪论1
第一章当代新西兰社会的多元化进程
第一节毛利激进主义的生成与新西兰社会的双元化进程
第二节新移民的到来与新西兰社会的多元化进程
第三节少数群体的觉醒与新西兰社会的多元化进程
第二章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新西兰文学
第一节新西兰多元化社会中的文学生产
第二节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新西兰小说
第三节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新西兰诗歌
第四节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新西兰戏剧
第三章回首过去:反思新西兰多义的历史
第一节克里斯蒂安·斯特德《曼斯菲尔德》的生命写作研究
第二节菲奥娜·基德曼《囚妻》中的殖民话语探微
第三节威蒂·依希马埃拉《女族长》中的历史书写
第四节史蒂文·格利格《“剩”贤奇迹》中的自我认同
第五节艾莉森·黄《大地转银》中的边缘群体叙事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301362815 |
条码 | 9787301362815 |
编者 | 彭青龙 总主编, 刘略昌 等 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6-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276 |
字数 | 32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轻型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