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将根本改变目前我国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格局,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本书结合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前沿和趋势,阐述“双碳”目标下水能富集地区新型电力系统的价值内涵与发展形态,基于源网协调与最Z优匹配的发展思路,创新性提出了“模型构建-容量规划-时序安排-优化布点-模拟运行-综合评价”的多要素全周期分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指数评价方法以及实现路径,为水能富集地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协同规划、资源最Z优开发、新型电力系统全要素创新示范等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案例。
本书是梳理、提炼、展示我国水能富集地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创新示范的最Z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实例,突出理论创新、技术先进、前瞻实用,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流域可再生能源基地水风光储多能互补、网源协同发展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新型电力系统全要素应用实践的相关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前言
第一章 新型电力系统价值内涵与发展形态1
第一节 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演化过程1
第二节 四川新型电力系统价值内涵21
第三节 四川电力系统协同演化参与主体及关联关系30
第四节 四川电力系统协同演化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47
第二章 四川新型电力系统理论模型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研究78
第一节 四川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评估指标体系构建78
第二节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指数评价模型88
第三章 四川新型电力系统理论模型体系构建113
第一节 四川新型电力系统未来攻关方向114
第二节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理论模型框架116
第三节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理论模型要素分析118
第四节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理论模型算例分析130
第四章 新型电力系统实施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136
第一节 四川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环境研究136
第二节 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总体框架146
第三节 四川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分阶段实施路径151
第四节 四川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攻关方向160
第五章 四川电网主要流域清洁能源资源及其特性研究164
第一节 四川省清洁能源概况164
第二节 金沙江流域 165
第三节 雅砻江流域 184
第四节 渡河流域 192
第六章 流域水风光出力互补特性及水电调节能力挖潜研究 202
第一节 流域水风光出力互补特性研究202
第二节 四川电网水电调节能力现状216
第三节 水电调节能力挖潜研究229
第四节 水电调节能力提升策略251
第七章 四川电网主要流域水风光(储)互补容量优化配置研究254
第一节 水风光(储)互补容量优化配置原则254
第二节 水风光(储)互补容量优化配置的主要影响要素255
第三节 水风光(储)互补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及算法研究256
第四节 水风光(储)互补容量配置方案261
第八章 清洁能源资源开发潜力研究287
第一节 “能源—气象”关联分析287
第二节 考虑关联分析结果的新能源出力预测294
第三节 清洁能源基地开发潜力综合评价体系307
第九章 四川电网清洁能源承载能力研究311
第一节 清洁能源外送断面极限输电能力311
第二节 含新能源系统断面TTC 运行规则的极限学习机提取方法317
第三节 四川电网清洁能源承载能力评估322
第十章 四川清洁能源市场消纳空间研究324
第一节 清洁能源市场消纳空间评估模型324
第二节 清洁能源消纳空间测算329
第十一章 考虑消纳空间和电网承载能力的源网协同规划方法331
第一节 考虑消纳空间的电源规划模型333
第二节 考虑电网承载力的电网规划模型 334
第三节 考虑清洁能源消纳空间和电网承载力的源网协同规划方法336
第四节 四川清洁能源时空发展路径 338
参考文献339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 | 9787519889296 |
条码 | 9787519889296 |
编者 | 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四川学能源发展研究中心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7-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52 |
字数 | 426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