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主要讲述《内经》中关于中医的诊治原则在针灸临床中的指导应用。全书共分为四章:首先强调临床医生重临床更要重视对经典的学习,尤其对针灸从业者而言,需要重读《灵枢》。其次,作者以27年的临床经验,谈到临床工作最主要在于“诊”和“治”,即诊断和治疗。诊疗的原则不外乎《内经》中提出的“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无问其症,以平为期”十六个字。第三部分,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作者结合临床病例,详细讲述了如何在针刺治疗中,贯彻“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无问其症,以平为期”的16字原则,及病证分阴阳,穴位亦有阴阳之分,针刺的目的就在于针刺穴位而使阴阳调和,从而使辨证更准确、治疗更有效。最后,作者附上自己多年来完备有效的针灸治病验案,便于读者进一步参考学习。
姜楠,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针推系针灸专业。师从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梁晓春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王发渭教授,2012年8月拜师北京市薪火3+3师承老师王居易教授,成为其学术继承人。从事临床工作27年,现供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市针灸医院)治未病科。兼任北京针灸学会临床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委员会委员。专业方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脾胃病、妇科、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针灸治疗。擅长以传统针药疗法结合现代运动康复技术进行内科疾病、疼痛及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的康复治疗。
目 录
引 言 ( 1)
第一章 中医之诊: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3)
一 、何为阴阳 (3)
1
( 一 ) 日月为易,其意为变 (6)
(二) 阴阳之变 (20)
(三) 阴阳之用(道法自然) (26)
(四)如何别阴阳 (37)
1. 病性 (39)
2. 病位 (41) 目
3. 病机 (42) 录
4. 别阴阳实例 (43)
二 、一气周流,气机焉化 (49)
( 一 ) 天阳升降 (51)
(二) 先后天四象五行 (62)
(三) 天人相应 (64)
(四) 气机升降、出入与然化 (68)
1. 气交 (71)
2. 然化 (75)
3. 然液转化 (83)
(五)开阖枢 (88)
1. 厥阴与阳明 (90)
2. 少阴与少阳 (92)
3. 太阴与太阳 (94)
三 、五行有序(五行五运与开阖枢) (95)
四 、诊法:四诊合参,一物四象 (102)
( 一 )一物四象,六识通感 (103)
(二)望诊察色 (111)
(三) 问诊与闻诊 (113)
( 四 )切诊 (115)
(五) 四诊中的呼吸 (116)
(六) 四太之病 (120)
(七)四 xiang 之辨 (123)
(八)形变之察(三合一) (125)
(九)皮毛在诊疗过程中的运用 (135)
1. 首先,说说“皮 ” (138)
2. 其次,关于“毛 ” (140)
3. 再次,说说“肤” (143)
4. 皮肤的四诊合参 (145)
(十)腹诊 (151)
1. 腹形望诊 (151)
2. 腹诊针刺实例 (157)
3. 腹诊的“五行有序”原则 (160)
( 十一)六经脉诊 (162)
1. 脉诊摆位 (167)
2. 两步比较定位 (168)
3. 脉势与脉神判断 (171)
4. 脉诊举例 (178)
5. 脉法问答 (182)
第二章 中医之治:无问其症,以平为期 (190)
一 、中西药物治疗的差别 (190)
二、两种医学体系的思维差异 (192)
三、中医的认知方法 (198)
四、中医之治:时空之治 (203)
五、以平为期 (207)
( 一 )何谓平与不平 (207)
(二)如何调平 (213)
六 、中医师的修养 (217)
( 一 ) 自心清净 (217)
(二)扩容 (219)
(三)我的体验 (221)
七、西医学的进步与中西医结合 (222)
( 一 )西医学的进步 (222)
(二) 中西医结合 (224)
(三)关于中医学的现代解读 (227)
八 、中医学的教育和研究 (230)
( 一 )关于中医师承的看法 (230)
(二)有关中医教育体系建设的建议 (233)
(三)关于中医药研究 (235)
第三章 诊治原则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 (237)
一 、何谓针灸 (237)
二、关于经络 (243)
( 一 )什么是经络 (243)
1. 经络是生命活动场所及过程 (243)
2. 经络然化是生命存在形式 (245)
(二)经络之用:调整经络不独一法 (246)
(三)经络诊察的客观性 (247)
(四) 关于筋膜及筋膜链——古今东西之交汇 (251)
三、关于腧穴 (254)
( 一 ) 何为腧穴 (254)
(二) 穴的漂移与开闭 (260)
四、针刺之道 (267)
( 一 ) 针之道 (268)
(二)刺之道 (273)
(三) 呼吸与针刺 (277)
(四) 针灸调卫(气) (283)
( 五 )针刺在位 (289)
(六) 寻奸揣穴 (294)
(七)针刺技巧 (298)
1. 听 针 (299)
2. 左右阴阳 (301)
3. 雀啄引气 (303)
4. 针刺之形 (303)
5. 针刺调律 (304)
6. 工巧于心 (306)
( 八 )针刺中的皮之用 (308)
(九)关于复式手法与创新(新针法) (312)
五 、有关担截法 (316)
六、结 语 (323)
第四章 病案带教记录 (326)
病例一 (330)
病例二 (338)
病例三 (343)
病例四 (345)
病例五 (347)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ISBN | 9787507768855 |
条码 | 9787507768855 |
编者 | 姜楠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4-01-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80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2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