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石刻里的广西 文化教育卷

编号:
wx1203735097
销售价:
¥29.16
(市场价: ¥36.00)
赠送积分:
29
数量:
   
商品介绍

“石刻里的广西”丛书遴选区内外在广西石刻方面有长期学术积累的学者,以适合普及阅读的呈现方式,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广西石刻文化介绍给广大读者。《文化教育卷》通过对29通极具代表性的碑文的解读,发掘其中有可读性、借鉴性、独特性的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希冀能为现代教育提供借鉴。

作为“石刻里的广西”丛书之一种,《文化教育卷》重点解读广西古代石刻文献中以重视文化教育等内容为主的文献,共计选介自唐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至清代光绪时期《太平府建思齐书院谕碑》等在内的共29方石刻材料,在内容上主要涉及书院、府学、贡院、科举制度等。书稿以图文对照并辅以对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的解读的形式,多方面立体式地呈现出广西地区自唐代以来重视文化教育,推崇读书仕进、积极进取的文化传统,有助于读者更为全面地理解广西历史文化的独特性。

蓝武,男,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长期从事岭南教育史、区域文化史、西南边疆民族历史地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领域研究。

李湛驭,男,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地方财政史、明清西南地区社会史。

为桂林文教事业奠基的独特路径——唐郑叔齐撰《独秀山新开石室记》

官员与乡绅良性互动引领下广西文教事业的发展——宋张仲宇撰《桂林盛事》

儒学在广西乡绅群体中的传播与认同——宋范成大撰《桂林鹿鸣燕诗并跋》

边地文教活动的逐渐规范——宋邓容撰《南宁府学记》

官方儒学的化——元黎载撰《孔子造像记》

乱世中民间儒学的传承——元《平乐郡学记》

大厦将倾时士人们的嗟叹——元常挺撰《平乐郡学记》

政策缺失下广西文教的重建——明胡智撰《重修南宁郡儒学记》

人才辈出却仕途难入——明胡呈章撰《宜山县儒学科贡题名记》

有文在斯——明蒋冕撰《灌阳县迁学记》

广西官员对王阳明其人其学的追忆——明陈希美撰《左江道修复王文成公敷文书院碑》

陋室亦显风俗淳——明黄华撰《建乡学碑记》

边地文教设施的逐渐完备——明《重修浔州府学碑记》

凋敝后的艰难复兴——清孙以敬撰《桂平县建造学宫记》

“苍梧僻壤”中的文教乐土——清高联璧撰《重建恭城县文庙碑记》

一方大吏的悠然文心——清陈元龙撰《阜成书院记》

清代广西文风之盛在桂林——清《三元及第》《状元及第》《榜眼及第》

清代岭南文人对宋代理学思想的共鸣——清李仲良撰《武城书院碑记二》

此碑不朽,此文亦不朽——清许道基撰《新建三峰书院记》

追思往圣,继其教化——清王锦撰《柳江书院碑记》

清代广西书院在官民共同扶持下的发展——清宋思仁撰《书院义田碑记》

清代地方官员对书院事业的积极支持——清朱椿撰《秀峰宣成两书院碑记》

“两粤宗师”的恬淡心性——清郑小谷撰《新建德胜书院记》

读书心法的传承——清王涤心撰《秀林书院学约》

清末传统儒学在风雨飘摇中存续——清马孚式撰《重修永安州儒学副署碑记》

战火边陲亦有文风——清徐延旭撰《新建届远书院记》

经济凋敝下广西文教建设的逐渐停滞——清《太平府建思齐书院谕碑》

宣教亭:清代面向民众的道德教化场所——清《宣教亭记》

战争间隙边将对文教民生的关注——清《记建同风书院》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59877116
条码 9787559877116
编者 蓝武,李湛驭 著
译者 --
出版年月 2024-12-01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128
字数 93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一般胶版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