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全书系统阐述新媒介时代儿童影像传播的基础理论体系,从儿童影像的基本概念、儿童影像传播的理论模型、儿童影像的时代变迁、儿童影像的媒介形态、儿童影像中童真的呈现方式、儿童影像的全球传播及其影响等多方位全面论证,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让儿
童影像传播“回归童真”的应对策略。
本书作者怀着对儿童的挚爱之心,
以冷静的观察、清晰的视野、透彻的说
理,展现了新媒体时代丰富多彩的儿童
影像画卷和儿童影像传播图景。全书具
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浓郁的时代气息和
深厚的历史厚度,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和
对经典的解读,树立并弘扬了根植于中
国本土的旨在充分发展儿童天性的儿童
观,构建了科学的儿童媒介史观,从儿
童视角来深刻剖析儿童与媒介的关系。
本书在进行理论建构的同时,由古及
今、由中及外,系统考察了儿童形象及
其媒介呈现的形态特征,尤其聚焦于摄
影、电影和电视三种影像媒介,运用历
史考察、文献解读、案例研究、文本分
析、词频分析、数据统计及数据可视化
等方法,探讨了儿童影像的童真呈现、
传播伦理、价值引领等学术问题,并对
走向未来的全球儿童影像绿色传播提出
了合理的策略建议。全书有理有据,发
人深思,值得一读。
何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任教于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中国高等院
校影视学会会员,辽宁省电影家协会会
员。从事影视文化传播、微影像创意与创
作、数字媒介、纪录片理论和创作方法等
方向的研究。
主持多项教育部课题、辽宁省社科基
金项目、大连市社科联课题等。主持相关
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迄今发表
国家级、省级以上论文二十余篇,出版教
育教学类专著1部,参编专业教材1部。指
导学生在国内大学生影视类作品大赛中多
次获得荣誉。
第一章 儿童媒介:如何进入童真的世界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其理论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我国儿童媒介研究现状
第三节 总体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儿童视角: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第二节 重读《童年的消逝》的理论启发
第三节 媒介史观下儿童媒介与童真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 儿童形象:历史脉络与媒介考古
第一节 史前儿童形象的考古资料与当今阐释
第二节 中国古代儿童形象的资料考证与童真呈现
第三节 近现代儿童影像的意义表征与儿童形象演化逻辑
第四章 儿童摄影:相册中的家国纽带与童真呈现
第一节 当代摄影家拍摄的儿童形象与童真呈现
第二节 数码时代家庭相册中的童真呈现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儿童形象与童真呈现
第五章 儿童电影:仪式中的人生榜样与童真呈现
第一节 电影与文化仪式
第二节 看电影与儿时回忆:儿童参与建构的文化景观
第三节 中国儿童电影形象的经典呈现与分析
第六章 儿童电视:节目中的成长伙伴与童真呈现
第一节 儿童电视:作为陪伴儿童成长的一个伙伴
第二节 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与创新路径
第三节 央视”六一”晚会的价值引领与童真呈现
第七章 儿童本位:新媒体时代儿童影像的绿色传播
第一节 走向和谐:全球儿童面对的新媒介环境
第二节 走向未来:新媒体时代儿童影像的绿色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518452880 |
条码 | 9787518452880 |
编者 | 何明 著 著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7-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97 |
字数 | 30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