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的时间起始于13世纪后期,终结于19世纪中期。选取元日战争、万历朝鲜战争、明清交替、国学兴起,这四个重要的日本对外认识发生变化的时间点,考察日本文学中中国形象的变化特点。本书不仅打通文史的学科界限,将日本文学作品和相关史料对比,还将这些材料置于东亚视野之下,使用中韩相关史料多重对比。本书主要研究对象是13世纪日本第一次遭受外来入侵的元日战争到19世纪中期日本国学的成立,即日本镰仓时代、室町时代、战国时代、江户时代前中期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主要围绕元日战争、万历朝鲜战争、明清交替、日本国学的兴起这四个阶段,分析日本文学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探寻日本自我意识形成的内在逻辑,揭示日本在塑造“中国形象”之时对“本土意识”的建构过程和模式,总结日本古代文学中“异域一本土”双向建构模式。
张静宇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日本古典交学与中日比较文学,在《国外文学》《历史档案》《外语研究》《读书》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国社科重大项目1项。
第一节世界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第二节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第三节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目标第一章元日战争和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13—15世纪)第一节元日战争和日本对元朝的认识第二节日本五山禅僧笔下的中国形象——以《太平记》中的元日战争为中心第三节中国人物形象在日本的变迁本章小结第二章万历朝鲜战争和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16—17世纪)第一节万历朝鲜战争前日本遣明使的中国认识第二节朝鲜军记中的中国形象第三节萨琉军记中的中国形象本章小结第三章明清交替和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17—18世纪前期)第一节明清交替和日本对清朝的认识第二节明清军谈中的中国形象——以《明清斗记》《明清军谈》为中心第三节日本郑成功故事中的中国形象本章小结第四章国学的兴起和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第一节日本读本小说中的中国形象——以《三国演义》的接受为中心第二节日本政治思想中的《太平记》——以君臣形象的重构为中心第三节浮世绘中的中国形象——以吕洞宾形象为例本章小结结语本书内容发表的期刊参考文献后记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 | 9787519486662 |
条码 | 9787519486662 |
编者 | 张静宇 著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216 |
字数 | 166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