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克兰河畔

编号:
wx1203762657
销售价:
¥42.64
(市场价: ¥52.00)
赠送积分:
43
数量:
   
商品介绍

?花城“西遇记”系列首部作品,所有的故事都“与远方有关”。哈萨克族青年作家巴燕,以纯粹的语言讲述阿勒泰市的母亲河克兰河畔发生的故事,无尽的远方与切身的当下都与“我”相关,一个青年对故乡、根脉以及土地的心灵归栖。

?巴燕笔下的阿勒泰乡村与牧场,是2000年前后的面貌,那里不再是完全封闭的哈萨克世界,再偏远的村子也有着从各地前来的艺术家,飘散于此的冒险家,采风的游客各色人等,少年视角下的当地人、外来者,为单纯的生活注入了别样色彩。

?“我们体内的血液,一半是母亲给的,一半是克兰河给的……”语言优美纯粹,见证哈萨克族古老的、渐渐消失的传统与留存。诗性的文字为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和解凿空。

?沿河而生的白桦林间,爷爷带着小巴燕年复一年拾走漂流而来的玻璃瓶;邻居家走失的花白奶牛,靠放牧时口耳相传送归原主;外地慕名而来的汉族画家,驱赶走河里电鱼的人,成了当地哈萨克族儿童争相效仿的英雄;“哈萨克一半的财产都是客人的”等传统礼节融合于叙述之中;最后作者南下求学,往返于内地大城市与阿勒泰的经历。
少年在接受与不舍之间思索、在自然与现代之间犹疑,真实还原了一个哈萨克族青年眼中的世事变迁。
?巴燕能感受到每一朵花的绽放、每一片叶子的飘落,能听懂克兰河的流淌声中蕴含的故事。在他的作品中,阿勒泰的自然之美被细腻地展现出来。无论是对克兰河的描绘,还是对河畔草木的刻画,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阿勒泰的宁静与质朴。
巴燕的创作并非刻意去追寻灵感,而是源于对过去时光的眷恋。他用简单的词汇,书写着阿勒泰的故事,这些词汇虽然有限,但却充满了真诚与力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中国青年报》

?如果看完李娟眼中的阿勒泰,你的“阿勒泰瘾”还没过足的话,不妨来看看土生土长的阿勒泰青年巴燕·塔斯肯眼中的阿勒泰吧!

非虚构散文集《克兰河畔》以哈萨克族少年巴燕的视角,讲述北疆阿勒泰地区的乡居日常,呈现半农半牧的当代哈萨克族生活。巴燕的家族曾游牧于阿尔泰群山深处,后来定居于克兰河畔的白桦林间,从上游到下游,几代人的根脉,自一条河流溯源。
巴燕·塔斯肯以细腻灵动、淳朴天然的语言,书写本世纪初阿勒泰地区的自然风貌与生活画卷,既道出了少年“我”的种种成长细节,又在日益变化的与永恒不变的事物中了然自愈。诺改特村、克兰河上游、阿勒泰的冬天、阿尔泰山脚下、克兰河下游,故事由白桦林间小村庄的日常书写而起,自村子及周边的现代化改造而终,展现了阿勒泰市及周边村落的母亲河克兰河与北疆大地的宽广辽阔。

巴燕·塔斯肯,哈萨克族,1999年生于新疆阿勒泰市,2023年毕业于广州大学,现定居乌鲁木齐。
散文、诗歌作品发表于《民族文学》《花城》《西部》《民族文汇》《散文选刊·海外版》等刊。
曾荣获2025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新锐奖、2023《民族文学》年度新锐奖等。

克兰河上游
行走在土地上的人
克兰河畔
复活树
河边的捡拾人
捡垃圾的艺术家
艺术家们带来的事物
躺在世界中心的黑白花
圣 山
想抢走奶奶的人
再遇朱马希

水?花
割?礼
蒲公英卫士
小皇帝
穆拉提
海与草原
荒?野
二叔带来的女人
二婶变了?
夏日落叶
世界上第一个死去的人
莎?丽
克兰河独奏

阿勒泰的冬天
走失的马蹄印
会说话的羊粪蛋
初雪后
两朵水花
毛皮滑雪板
爷爷北京来的朋友
揣进口袋里的生命
白?兔
结束地上的日子

山脚下
扩建牛圈的准备工作
关于穆拉提的传说
穆拉提与我家的“达慕”
莫恩克寻牛记
风中的赶路人
种地的人
没有老家的人

克兰河下游
我和母亲的痣
山丘的东面
偷?树
老?桥
消失的白桦林
河?道
离开土地的人
秋别金山
疼痛伴随四季
我的身体里下了一场雪
生命是一列行驶的火车
万物中徘徊
冬?宰
杰?别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ISBN 9787574903944
条码 9787574903944
编者 巴燕·塔斯肯 著
译者
出版年月 2025-08-01 00:00:00.0
开本 其他
装帧 平装
页数
字数
版次 1
印次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