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中国哲学史+万历十五年

编号:
wx1203765652
销售价:
¥116.44
(市场价: ¥164.00)
赠送积分:
116
数量:
   
商品介绍

《中国哲学史(全2册) 典藏版》
1、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本书是冯友兰于1928年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期间所写,汇通古今,融贯中西,以现代眼光重构中国哲学。得到了陈寅恪、金岳霖这两位审阅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2、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图书,是一般大众学习、了解中国文化、思想、哲学等不可错过的高品质读物。 3、多所世界知名高校的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对很多西方人而言,冯友兰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就是冯友兰。 4、当前市面《中国哲学史》多个版本,本次出版以通行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底本,相互参校《三松堂全集》本(《三松堂全集全》15册,是目前收录冯先生著作全面的版本,由其女婿蔡仲德倾心主编。)邀请专家审稿,尽量精准反应冯先生作品原貌。5、超值附录《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史》60余万字,小史不足6万字,满足迅速了解“极简中国哲学”的读者的需求。 6、上下两册精装、函套包装,设计精美、典雅大气,烫金工艺,封面特种皱纹纸,柔软耐折。内文73微涂纸,自然环保不反光。 7、小开本,32开本,精巧轻灵,厚重的学术尽量轻便,便于读者阅读、携带。 8、附录陈寅恪、金岳霖的审查报告三篇,体现学界审定情况。 9、冯友兰之女宗璞推荐版本。

《万历十五年》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非常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黄仁宇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万历十五年》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创造历史的机缘。
《中国哲学史(全2册) 典藏版》
本书是冯友兰于1928年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期间所写(1931年、1934年分别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该书以“释古”的态度来写中国哲学史,得到了陈寅恪、金岳霖这两位审阅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冯友兰北大哲学系毕业,又赴美师从杜威。他站在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用西方的哲学概念、系统地运用新方法来重构中国哲学:分子学时代-经学时代上下两编,从孔子到康有为,架构起中国两千多年来清晰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把中国几千年来伟大的思想一一展现于世。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中国哲学史(全2册) 典藏版》
冯友兰(1895—1990)中国当代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杜威。1952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哲学史里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也是我国20世纪极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声誉的哲人,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其成就可归为一句话: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简史》(英文)《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冯友兰几乎历经中国一个世纪的世事变迁,人世沧桑,对中国哲学研究的贡献无人可代。

《万历十五年》
《中国哲学史(全2册) 典藏版》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万历十五年》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既然如此,著者又何以把《万历十五年》题作书名来写这样一本专著呢?
     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问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由于表面看来是末端小节,我们的论述也无妨从小事开始。
     这一年阳历的3月2日,北京城内街道两边的冰雪尚未解冻。天气虽然不算酷寒,但树枝还没有发芽,不是户外活动的良好季节。然而在当日的午餐时分,大街上却熙熙攘攘。原来是消息传来,皇帝陛下要举行午朝大典,文武百官不敢怠慢,立即奔赴皇城。乘轿的高级官员,还有机会在轿中整理冠带;徒步的低级官员,从六部衙门到皇城,路程逾一里有半,抵达时喘息未定j也就顾不得再在外表上细加整饰了。
     站在大明门前守卫的禁卫军,事先也没有接到有关的命令,但看到大批盛装的官员来临,也就以为确系举行大典,因而未加询问。进大明门即为皇城。文武百官看到端门午门之前气氛平静,城楼上下也无朝会的迹象,既无几案,站队点名的御史和御前侍卫“大汉将军”也不见踪影,不免心中揣测,互相询问:所谓午朝是否讹传?
     近侍宦官宣布了确切消息,皇帝陛下并未召集午朝,官员们也就相继退散。惊魂既定,这空穴来风的午朝事件不免成为交谈议论的话题:这谣传从何而来,全体官员数以千计而均受骗上当,实在令人大惑不解。
     对于这一颇带戏剧性的事件,万历皇帝本来大可付诸一笑。但一经考虑到此事有损朝廷体统,他就决定不能等闲视之。就在官员们交谈议论之际,一道圣旨已由执掌文书的宦官传到内阁,大意是:今日午间之事,实与礼部及鸿胪寺职责攸关。礼部掌拟具仪注,鸿胪寺掌领督演习。该二衙门明知午朝大典已经多年未曾举行,决无在仪注未备之时,仓卒传唤百官之理。是以其他衙门既已以讹传误,该二衙门自当立即阻止。既未阻止,即系玩忽职守,着从尚书、寺卿以下官员各罚俸两月,并仍须查明究系何人首先讹传具奏。
     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为了使这些昏昏然的官员知所儆戒,皇帝把罚俸的范围由礼部、鸿胪寺扩大到了全部在京供职的官员。
     P1-2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
ISBN 9787108009821
条码 9787108009821
编者 黄仁宇 著等
译者
出版年月 2006-06-01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320
字数 209000.0
版次 2
印次 37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