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知名后人类研究学者N.凯瑟琳·海尔斯以跨学科视野剖析数字时代的认知革命,揭示计算机如何重构文学基因与人类意识。本书穿透技术表象,直指数字文明的核心困境——在算法的世界里,我们既是创造者,也是被编码的产物。
本书在从智人到机器智人的文化背景下,重新思考了文学在创造当代文化想象中的作用,探讨了技术如何定义我们及我们的文化。海尔斯不仅回顾了人类与技术之关系的发展历程,还为后人类未来构想了概念性的生存指南,为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提供了可行方案,为人们认识和研究文学带来了全新视角。
N.凯瑟琳·海尔斯(N. Katherine Hayles,1943—),美国知名文学评论家和理论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杰出研究教授,杜克大学詹姆斯·B.杜克杰出荣休教授,20世纪后期研究文学、科学与技术间关系的重要学者,尤其以后人类主义理论、电子文学研究和认知研究闻名。曾获古根海姆奖、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奖等荣誉,并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代表作《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被誉为“使后人类主义受到广泛国际关注的关键文本”。
陈静,文学博士,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数字人文学者。
中文版序
致谢
序言 计算家族
第一部分 制作:语言与代码
第一章 媒介间性:文本性与计算制度
第二章 言语、书写与代码:三种世界观
第三章 信息之梦:三部小说中身体的逃离与约束
第二部分 存储:印刷品与电子文本
第四章 翻译媒介
第五章 述行代码与比喻性语言:尼尔·斯蒂芬森的《编码宝典》
第六章 雪莱·杰克逊《拼缝女孩》中的闪烁关联性
第三部分 传输:模拟与数字
第七章 (揭下)能动者的面具:斯坦尼斯瓦夫·莱姆的《面具》
第八章 仿真叙事:虚拟生物能教会我们什么
第九章 主观宇宙论与计算制度:格雷格·伊根小说中的媒介间性
尾声 递归与涌现
译后记 当我们都是智能人工
注释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305284908 |
条码 | 9787305284908 |
编者 | (美)N.凯瑟琳·海尔斯 著 著 陈静 译 译 |
译者 | 陈静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57 |
字数 | 264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