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恩格尔曼在本书中的研究起点是,从分析哲学史和当前学界有关《逻辑哲学论》的研究文献中挖掘出相关难点和争论。同时,他在考察过程中以罗素哲学为背景。此外,他将上述研究奠基于该书所提出的“梯子结构”,而这个结构又是通过维特根斯坦对全部小节独特的数字编号系统表达出来的。简言之,该书从如下三条主线展示出了《逻辑哲学论》所蕴藏的核心论证。第一,该书聚焦于阐释者对《逻辑哲学论》提出的“本体论”在该书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包括该书的“本体论”和该书研究方法、该书逻辑符号系统之间的关系。而上述上面展现了语言和时间所具有的形式方面的本质特征;第二,该书处理的是语言符号的统一性(unity),这种统一性在“梯子结构”中的具有重要作用的具体内容。同时,该书还力图阐明《逻辑哲学论》为何不是自掘坟墓的;(self-defeating)第三,对于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宣称,他已经解决了所有哲学问题的本质方面而言,该书尝试给出合理的解释。在恩格尔曼教授看来,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问题的表述方式本身就是基于哲学家对语言的误解。恩格尔曼对《逻辑哲学论》的阐释抓住了该书的核心论证,尤其是该书的“本体论”、语言符号的“同一性”在该书的“梯子结构”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对国内学者有关《逻辑哲学论》的主旨的理解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此外,就《逻辑哲学论》到底是不是自掘坟墓的这一问题而言,国内学者的关注程度和研究深度还不够,因此,本书非常值得翻译引进,供国内外国哲学、分析哲学和维特根斯坦哲学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阅。
毛洛·路易斯·恩格尔曼(Mauro Luiz Engelmann)出生于巴西,现任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UFMG)哲学系教授,2013年至今还在巴西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CNPq)担任研究员。恩格尔曼教授于200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就职于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UFMG)哲学系。恩格尔曼教授研究领域为分析哲学史,尤其是弗雷格、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小组以及蒯因的哲学思想,而他的研究焦点是维特根斯坦在1930年代的哲学转变阶段(“中期”维特根斯坦)。就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而言,恩格尔曼教授对《逻辑哲学论》的解读方式、“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具体演变过程、哲学语法等主题的研究成果在学界享有盛誉。他的研究成果分别以葡萄牙语、英语、德语发表在国际哲学刊物上,比如英国的《哲学研究》、德国的《维特根斯坦研究》等。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22750798 |
条码 | 9787522750798 |
编者 | 毛洛·路易斯·恩格尔曼 著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50 |
字数 | 140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