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因明唐疏论证理论研究

编号:
wx1203763183
销售价:
¥74.76
(市场价: ¥89.00)
赠送积分:
75
数量:
   
商品介绍

唐代玄奘先后译讲自天竺带回的《因明入正理论》和《因明正理门论》,其弟子为此二论注疏解说,形成唐代因明注疏体系,即因明唐疏,这是汉传因明研究第一个理论成果的高峰。本书在原典的基础上,从广义的论证视角,系统分析因明唐疏的论证机制、论式和论证规则,并力图应用因明唐疏论证理论分析现代辩经实践,使属于“冷门绝学”范畴的古典逻辑理论“因明”,能以较为系统的形态呈现。本书有助于促进理性对话、消除意见分歧,同时还能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汪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为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逻辑学会理事兼学术秘书,江苏省逻辑学会理事、盐城市逻辑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逻辑史、因明学。发表《藏传因明辩经规则探析》、InquiriesintoDharmakirti'sValidReasons—FromtheViewofNyayabindu等多篇论文,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宗教学学科佛教分支条目编写,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项目1项。

绪论
第一章 因明唐疏论证理论来源
第一节 因明唐疏的认识论
一 量论
二 唯识论
第二节 因明唐疏“八门二益”的内在关系
一 自悟与悟他
二 以立破为核心
第三节 当前论证理论与因明唐疏论证理论研究的契合点
第二章 因明唐疏论证理论研究对象
第一节 “立”——论证
一 能立
二 似能立
第二节 “破”——反驳
一 能破
二 似能破
第三节 因明唐疏对立破关系的诠释
一 以“四句”探讨立破
二 确定实效性为判定论证真似的根本标准
第三章 因明唐疏论证机制
第一节 “因”和“明”的辩证关系
一 因之明
二 明之因
三 因与明异
四 因即是明
第二节 “二因说”到“六因说”
一 世亲《如实论》中的生因与显不相离因
二 陈那《门论》中的生因与了因
三 因明唐疏发展“二因说”为“六因说”
第三节 “六因说”
一 言、义、智三分的原因
二 以言生因与智了因为主
三 言、义、智的具体所指
第四节 六因论证机制的图示解释
一 关于“因”的指称
二 六因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 六因论证机制图示
第四章 因明唐疏论式
第一节 论式的发展历程
一 从五支论式到三支论式
二 五支论式的优缺点
三 三支论式之后发展的论式
第二节 构成因明唐疏三支论式的各要素
一 宗支
二 因支
三 喻支
四 涉及因明唐疏三支论式的其他概念
第三节 因明唐疏三支论式的实质
一 因明唐疏三支论式中的概念层级
二 因明唐疏三支论式与形式逻辑的比较
三 因明唐疏三支论式与非形式逻辑的比较
第五章 因明唐疏论证规则(上)
第一节 立宗规则:构造对立语境
一 “随自乐为所成立”
二 “宗依极成宗不极”
第二节 辨因规则:保证论证的充分性
一 “遍是宗法性”:保证有法与因法之间的不有程西相离关系
二 “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保证因法与所立法之间的不相离关系
第三节 引喻规则:保证论证的相关性
一 “说因宗所随”:有因法处必定有所立法
二 “宗无因不有”:所立法无处必定没有因法
第六章 因明唐疏论证规则(下)
第一节 从非九句因所摄之似因反观因明唐疏论证规则
一 相违决定
二 相违因
第二节 共许极成规则:保证论证的可接受性
一 极成真实
二 以极成成立不极成
第三节 简别:对共许极成的应用
一 自比量、他比量与共比量
二 因明唐疏论辩中的策略行为分析
第七章 从因明唐疏论证理论剖析藏传辩经
第一节 从因明唐疏的论式和论证规则看辩经中的应成式
一 三支论式与应成式
二 敌论者以四种方式回应应成式
三 因明唐疏论证规则与应成式的论证规则
第二节 从因明唐疏六因论证机制看红白颜色之辩
一 红白颜色之辩
二 应成连珠的构造规则
三 因明唐疏六因论证机制下的辩经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22750460
条码 9787522750460
编者 汪楠 著
译者 --
出版年月 2025-07-01 00:00:00.0
开本 其他
装帧 平装
页数 235
字数
版次 1
印次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