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阐述了点-轴系统理论与国土开发与经济布局T字形结构的提出及其体系化过程。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呈现了作者对20世纪80年代社会上出现的国家发展重点“战略大转移”争论的观察,阐述了点-轴系统理论与T字形结构提出的历史背景、知识基础及目的,点-轴系统理论与T字形结构的功能预设和内在联系,以及相关文章写作及传播情况。中篇,重点阐述了点-轴系统理论与T字形结构体系化的目标与主要任务,跟踪、解读点-轴系统与T字形结构在国家改革开放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理论与模式是如何得到检验与完善的。下篇阐述了在理论与模式的发现与推导中实证主义科学方法论的作用,总结了点-轴系统理论对空间结构理论发展及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与经济地理学科的意义。本书附件,收录了上述过程40多年的主要历史文档。
目录
前言 i
上篇
第一章 知识积累与综合思维方法的训练 3
第一节 工业地理专业学习与资料积累 4
第二节 苏联实践及西欧理论的学习 6
第三节 综合思维与分析方法的训练 9
第四节 研究视野: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 13
主要参考文献 17
第二章 学术界关于国家发展重点战略转移的争议 18
第一节 20 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初国家生产力布局东移与区域发展态势 19
第二节 关于学术界对国家发展重点“战略转移”的争议 27
第三节 两次“战略转移”的背景与经验教训 31
第四节 不能再搞一次“战略转移” 36
主要参考文献 37
第三章 点-轴系统理论的初步提出及功能预设 38
第一节 探寻新的空间结构理论与符合国情的空间结构 38
第二节 关于理论与模式提出的初步准备 40
第三节 以点—线—面构建最佳空间结构的基本要求 42
第四节 集聚、合理集聚与集聚形态的理论分析 43
第五节 国内外沿重点轴线进行开发的若干经验总结 45
第六节 点-轴系统空间结构形态的构想 46
主要参考文献 50
第四章 我国国土开发与经济布局T 字形结构的产生 51
第一节 我国国土空间及其大型经济地带形成的基础 52
第二节 全国主要行业与大企业未来经济联系的指向性分析 53
第三节 全国经济的空间联系指向性分析的结论:沿海地带与沿江地带 61
第四节 实践中可操作性及在国家实践中的效果 65
第五节 T 字形结构与点-轴系统理论的不可分割性 69
主要参考文献 70
第五章 《二〇〇〇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一文的写作与初期发表 71
第一节 《二〇〇〇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的写作过程 72
第二节 《二〇〇〇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75
第三节 《二〇〇〇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的最初发表 83
第四节 对国内外地理学与区域科学有关文献的查询 87
主要参考文献 90
本章附录 90
第六章 政府采纳与学术界传播及评价 94
第一节 T 字形结构被写入1985—1987 年编制的《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草案)》 94
第二节 理论与模式发表初期在学术界的影响 99
第三节 政府高层与学术界对理论及模式的认可、传播与评价 103
主要参考文献 103
中篇
第七章 点-轴系统的形成推导及区域最佳结构分析 107
第一节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 108
第二节 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 113
第三节 点-轴渐进式扩散及点-轴空间结构系统 117
第四节 发展轴的结构与类型 126
第五节 集聚区:社会经济(客体)空间演进的高级形态 136
第六节 城市群及其空间结构 142
主要参考文献 145
第八章 全国发展空间结构大格局的不平衡性 146
第一节 我国自然地理结构的地域空间差异 147
第二节 我国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宏观战略的选择与分析 155
第三节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化阶段 161
主要参考文献 164
第九章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若干重大问题 166
第一节 我国在20 世纪50—70 年代区域开发与工业布局方针的演变 167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其进程与重点产业带 173
第三节 如何看待与应对我国东西部间经济发展差距问题 180
第四节 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189
第五节 对未来我国区域发展大格局的基本认识 194
主要参考文献 195
第十章 沿海地带开放开发及其巨大成就 197
第一节 我国逐步扩展对外开放进程 198
第二节 关于海洋与我国沿海地带发展密切关联的分析与认知 204
第三节 沿海地带经济发展伟大成就及对其广阔腹地范围巨大的辐射作用 212
主要参考文献 222
第十一章 沿海地带三大城市群及其内部功能定位 223
第一节 大城市群—当今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核心区 223
第二节 我国三大城市群及其核心城市 226
第三节 京津冀大城市群 228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 241
第五节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 245
主要参考文献 250
第十二章 长江经济带的自然基础及开放开发 252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作为T 字形组成部分与国家战略决策 254
第二节 “万里长江”所经的地带:奇特而优越的自然基础与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266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大规模建设与发展 269
主要参考文献 276
第十三章 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277
第一节 “十二五”期间长江经济带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277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的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任重道远 279
第三节 几点建议 292
主要参考文献 294
下篇
第十四章 关于方法论的认识与总结 299
第一节 运用实证主义的哲学方法论 299
第二节 点-轴系统理论与T 字形结构模式的寻找与发现 302
第三节 另辟蹊径—范式的选择与观念的挑战 308
第四节 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基本观念 311
主要参考文献 312
第十五章 点-轴系统与T 字形结构的意义及展望 314
第一节 对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 314
第二节 点-轴系统理论的实践价值与实际效益 319
第三节 点-轴系统理论、T 字形结构与学科发展 323
小结:展望与感怀 326
主要参考文献 328
附录 330
附录一 我国工业发展与布局的“东西问题” 332
附录二 1984 年《二〇〇〇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一文的四步手稿、学术会议上的报告稿 355
附录三 1984 年《二〇〇〇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一文初期正式发表杂志原文 504
附录四 1985 年在国土规划编制办公室时我起草的《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第三章的手稿 541
附录五 部分专家学者对点-轴系统理论及我国国土开发与经济布局T字形结构的评述 568
后记 582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ISBN | 9787030824516 |
条码 | 9787030824516 |
编者 | 陆大道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618 |
字数 | 661000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