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在科技迅猛发展、理性与伦理日益分离的当下,我们是否仍能从儒家的“穷理”之道中,找到人与世界之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
这正是《朱子的穷理工夫论》力图回答的大问题。本书围绕朱熹哲学中的核心概念“穷理”,深入解析理学传统里“知”与“行”的互动机制,以及个体心性如何通达天地万物的普遍秩序。作者以严谨的哲学分析与翔实的文献考证,重构了朱子“穷理工夫”的理论结构与实践路径,不仅追溯其思想源流,也回应了当代伦理、教育及道德实践中的诸多难题。因此,本书不仅是朱熹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更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条理解儒学、思考自我修养与行动意义的深度路径。
吴启超,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高级讲师,现为“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研究范围包括先秦儒家哲学、宋代理学及当代中国哲学,合编有英文哲学论文集Dao Companion to ZHU Xi's Philosophy。
目 录:
总序 ........ i
中文简体版自序 ........ i
自序 ........ i
导言 ........ 1
第一章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11
第一节 工夫与工夫论 ........ 14
第二节 工夫论的角色及工夫论分歧的成因 ........ 21
第三节 朱子工夫论的哲学前提:对“心”的特殊体认 ........ 29
第四节 朱子工夫论要义 ........ 39
第二章 朱子对“先识本心”的疑虑:转向穷理工夫论 ........ 107
第一节 问题的背景 ........ 110
第二节 胡宏的“先识本心” ........ 115
第三节 朱子的三点质疑 ........ 121
第四节 逆觉体证:一心之自识 ........ 131
第五节 真正的疑虑:“发见”与“肯认”是同一种作用吗? ........ 141
第六节 朱子工夫论转向的详检与证成 ........ 145
第七节 朱子的“是非之情” ........ 170
第三章 朱子论知行关系与实践动力 ........ 181
第一节 问题之由来 ........ 184
第二节 真知即能行 ........ 202
第三节 问题之深化 ........ 225
第四节 “动力问题”之不圆满答复 ........ 252
第四章 非独断与可修正:穷理之学的开放性格 ........ 291
第一节 “复礼”作为对独断之制衡 ........ 295
第二节 读书穷理之教的开放性格 ........ 301
第三节 文明对话值得预认天理吗? ........ 326
结论 ........ 351
参考文献 ........ 369
概念索引 ........ 381
人名与学派索引 ........ 387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ISBN | 9787547324684 |
条码 | 9787547324684 |
编者 | 吴启超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