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 当诺贝尔文学奖的烫金证书蒙上灰,当瑞典文学院的橡木长桌裂成沟壑——2018 年那场震动世界的文学风暴,从来不止是“性侵丑闻”与“名单泄露”的狗血剧。
★一群以“守护文学的纯粹” 自居的院士,在权力倾轧中互掷谩骂;
一个被捧为“高福利范本”的国度,其社会肌理里藏着不为人知的裂痕;
一项延续百年的 “世界文学z高荣誉”,如何在公信力崩塌的瞬间,露出它从未示人的褶皱。
★ 每个时代都需要一本书,来撕破我们对“完美权威”的幻想 —— 而这一本,刚好写透了所有光环崩塌时的众生相。
★ 翻开书页,你会读到:
院士们在媒体上互揭伤疤的笔战原文,那些被刻意隐瞒的争吵细节;
高福利社会光鲜外表下,关于阶层、性别与话语权的无声角力;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谈论 “文学公正” 时,我们究竟在期待什么?
★ 奥利维耶?特吕克带着纪录片导演的镜头感与调查记者的锐度,把一场诺奖危机写成了一部关于人性、权力与信仰的启示录。
★ 从巴黎的文化圈到斯德哥尔摩的文学院,从丑闻爆发的那个清晨到诺奖停办的漫长余波,特吕克像一位冷静的向导,带我们穿过 “诺贝尔神话”的铁幕 —— 原来所有被供奉的权威,都藏着一套不为人知的运行法则;原来所谓“纯粹的文学”,从来都与时代的暗涌共生。
2018 年,法国“文化名人”的性侵丑闻被揭露,其妻子,瑞典文学院女院士也涉嫌泄露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名单。这是一场危机公关,也是一场世界级风暴,诺贝尔文学奖因此被延迟颁发。
愤怒隆隆作响,瑞典文学院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四分五裂,各种不信任在院内蔓延,院士之间的冲突见诸各大媒体的谩骂和笔战,诺贝尔文学奖也随之跌落“神坛”。
法国调查记者奥利维耶·特吕克以其幽默而精到的笔触,揭露了这个全世界为之艳羡的高福利国家背后的社会深层矛盾,带我们重新审视诺贝尔文学奖的公正性及权威机构的公信力。
作者简介:
奥利维耶·特吕克(Olivier Truc),法国知名记者、小说家、编剧,现居瑞典斯德哥尔摩。拍摄有纪录片《帝国的蛀虫》《末日箫声》,著有《最后的拉彭》《海峡那边的狼》《红山》《北印度群岛的地图绘制者》等,其中《最后的拉彭》被译成 20 多种语言,获 23 个文学奖项,销量超 20 万册。
译者简介:
余宁,自由译者,译有《莫娜的眼睛》《金米和沙米》《记忆之场》《机械心》等,其中《金米和沙米》入围第十六届傅雷翻译出版奖。
目 录
1 与斯泰茜在一起的一晚 / 001
2 瑞典的另一个故事 / 004
3 18位女性 / 011
4 黑球,白球 / 017
5 蝴蝶领结抗议 / 027
6 明天,有好戏 / 034
7 反面夫妇 / 044
8 “论坛”俱乐部 / 057
9 《孤独症患者》 / 066
10 瑞典重新发现自己有国王 / 072
11 对瑞典来说太大了 / 082
12 与诺贝尔奖相关的小谋杀 / 088
13 温特科的警察 / 095
14 应许之地 / 103
15 冬湾草坪下 / 112
16 首相遇刺! / 118
17 金色和平:肉丸和饮酒歌 / 127
18 加缪与马尔罗的比赛 / 135
19 诺贝尔奖工厂 / 145
20 斯特林堡的斗争 / 152
21 默贝里、左拉、弗洛伊德……被遗弃遗忘的人们 / 160
22 爱文学院?爱医学院? / 168
23 一个如此美丽的博物馆 / 174
24 诺贝尔奖贵宾 / 184
25 诺贝尔奖代餐 / 202
26 13盏吊灯和7件燕尾服 / 213
27 从高处看下来 / 225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ISBN | 9787550742475 |
条码 | 9787550742475 |
编者 | [法]奥利维耶·特吕克 著 余宁 译 |
译者 | 余宁 |
出版年月 | 2025-10-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34 |
字数 | 131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纯质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