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在此课堂笔记中,梅洛-庞蒂第一次给予现象学一种关键的转变——朝向一种新本体论的转变。一方面,他借助“制度”这个概念,在尽可能不同的领域(情感,艺术,数学,对其他文化的认知)中讨论了“赋予经验以持久维度的一些事件,其他事件只有相对于这些事件才具有意义、成为其后继……”。另一方面,他揭示了“被动性”不是一种状态,而是我们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模态;不是主动性的相对面,而是其另一面。同时,他显示了处于被动性另一面的主动性,证明了对世界的依附关系在睡眠、梦境及记忆中未被触及的遗忘机制中都持续存在。这些课堂笔记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使我们了解到一种探险般的研究。不断在普鲁斯特的世界中旅行,讨论弗洛伊德解释的细节,探索拉伯雷时代的信仰,追寻吕西安?费弗尔的足迹,批判地分析萨特或列维-斯特劳斯的论文——梅洛-庞蒂的思想从未停止运转,有时似乎在与他人的碰撞中得到揭示。
梅洛-庞蒂,法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知觉现象学》、《行为的结构》、《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意义与无意义》等。 宁晓萌,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梅洛庞蒂研究、现象学及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研究、西方美学研究。主要著译:《表达与存在:梅洛庞蒂现象学研究》(2013),《张旭狂草》(熊秉明著,2018)。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ISBN | 9787100252317 |
条码 | 9787100252317 |
编者 | [法]梅洛-庞蒂 著[法]多米尼克·达玛雅克[法]斯蒂凡尼·梅娜塞 编 著 宁晓萌 译 译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