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为通俗传统文化读物“中华元典引读丛书”之一种。“中华元典引读丛书”将先秦时期应运而生的一批文化元典逐部加以诠释,阐述其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及中国民族性格的全方位影响,从而揭示今人精神之来源,民族文化之来龙去脉。《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深刻而广泛。本书首先介绍了《孝经》的成书与思想内容,接着对《孝经》的传播和孝道伦理的历史变迁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孝经》对中国文化如传统家庭伦理、传统丧葬祭祀之礼、中国古代法律、传统君臣关系、中国国民性等的影响。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各位读者介绍并做出引读,以求使今人更容易了解此书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 《孝经》的成书与思想内容
1.《孝经》作者与成书时间
2.先秦儒家孝道理论与《孝经》思想来源
3.《孝经》思想评述
二 《孝经》的传播和孝道伦理的历史变迁
1.“汉以孝治天下”与《孝经》经学地位的确立
2.魏晋隋唐时期孝伦理的变异
3.宋元明清时期《孝经》的传播和孝道的特点
三 《孝经》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
1.传统家庭的历史状况
2.父子之礼
3.夫妇之礼
4.兄弟之礼
四 《孝经》与传统的丧葬、祭祀之礼
1.“丧则致其哀”:葬礼中的孝观念
2.“祭则致其严”:行孝与祭祖
五 《孝经》与中国古代法律
1.对“不孝”罪的惩处原则
2.“亲亲相隐”的合法化
3.亲属间的刑罚替代
4.血亲复仇的正义性和法律的冲突与统一
六 《孝经》与传统君臣关系
1.君父一体,事君如事父,事君重于事父
2.主尊臣卑的永恒性
3.死谏与愚忠
七 《孝经》与中国国民性
1.仁恕敦厚的群体意识
2.重礼守法的行为准则
3.忠君爱国的民族精神
4.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因循守旧的惰性心理
6.权利缺失的自我意识
结束语:《孝经》、孝道与当代中国社会
臧知非,男,1958年生,江苏宿迁人,1978年至1985年就读于徐州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至1991年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苏州大学历史系,现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出版专著《周秦社会结构研究》(与导师田昌五合著)、《中国道教发展史纲》(与师兄刘峰合著)、《吕不韦传》《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田昌五、漆侠总主编,全四卷,第一卷第一作者)、《人伦本原:孝经与中国传统文化》《分职定位:历代职官制度》(与沈华合著)、《大汉高后》《中国第一后——吕后》《周秦汉魏吴地社会发展研究》(第一作者兼主编)、《论语注说》《生存与抗争的诠释:农民战争史研究》《赋役与秦汉社会控制》《土地、赋役与秦汉农民命运》《泗水、泗阳历史文化研究》(第一作者兼主编)等十余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各一项,省部级项目多项。现任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64957001 |
条码 | 9787564957001 |
编者 | 臧知非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18-01-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
页数 | 398 |
字数 | 237 |
版次 | 第1版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