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教材秉承“源于临床,归于临床”的中药新药研发理念,介绍基于中医药人用经验和基于现代医学理论的两种中药新药研发模式,以及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强调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功效物质的量值传递过程,并尝试编写“中药新药成药性研究”章节,以期培养一批懂医精药,并熟悉药品注册法规的中药新药研究人员,为研制“安全、有效、可控”中药新药奠定基础。
本教材兼顾中药新药研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共分为13章,包括绪论、中药新药研发立题、中药新药成药性研究、中药新药原辅料与包装材料、中药新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中药新药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药新药注册申报资料与数据合规性要求等内容。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从事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第一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第一负责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5项。担任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分析学》共同主编。第一负责人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1
一、中药新药的定义与分类/1
二、中药新药研发的特点/2
三、中药新药研发的历史沿革/3
四、中药新药研发的内容与注册要求/4
五、中药新药研发的意义/7
第二节 中药新药申报与审批程序/8
一、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申报与审批/8
二、中药新药上市许可申报与审批/9
三、中药新药技术审评原则和程序/9
四、中药新药申报资料/11
第三节 中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国外注册简介/11
一、中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注册/11
二、中药(植物药)在美国的注册/14
三、中药在加拿大的注册/15
四、中药(草药药品)在欧盟的注册/17
五、中药在澳大利亚的注册/19
六、中药在日本的注册/21
第四节 中药新药研发现状与展望/23
一、中药新药研发现状/23
二、中药新药研发存在的问题/23
三、中药新药研发趋势/24
思考题/25
第二章 中药新药研发立题 26
第一节 中药新药研发的依据/26
一、中药新药研发相关政策法规/26
二、中药新药研发相关技术指导原则/28
三、中药新药研发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29
四、中药新药研发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31
第二节 中药新药研发选题/31
一、中药新药研发选题的原则/32
二、中药新药研发选题立项的途径与方式/34
三、中药新药研发策略/36
第三节 中药新药研发立项评价/38
一、中药新药研发立项评价目的/38
二、中药新药研发立项评价原则/38
三、中药新药研发立项评价内容/38
第四节 中药新药研究方案/44
一、中药新药研究方案总体思路/44
二、中药新药命名/44
三、不同新药注册类别研究方案设计要点/44
第五节 中药新药研发项目管理/45
一、中药新药研发项目的立项管理/46
二、中药新药研发项目的过程管理/46
三、中药新药研发项目的质量管理/46
四、中药新药研发项目的经费管理/47
五、中药新药研发项目人员分工与考核激励/47
思考题/47
第三章 中药新药成药性研究 48
第一节 概述/48
一、成药性的基本概念/48
二、成药性风险与成药性评价/48
三、中药新药成药性评价分类/49
第二节 中药成药性评价的基本内容/49
一、临床价值评价/49
二、分类注册路径分析/51
三、处方或组方分析/51
四、药材和资源分析/52
五、药学成药性评价/53
六、药效成药性评价/55
七、安全性成药性评价/56
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成药性评价/57
一、原药材成药性评价/57
二、提取物成药性评价/58
三、制剂成药性评价/58
四、非临床有效性成药性评价/58
五、非临床安全性成药性评价/58
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成药性评价/59
第四节 中药新药成药性评价新技术/59
一、计算机辅助成药性筛选/59
二、高通量及各种快速筛选技术在成药性中的应用/61
三、细胞试验、类器官在成药性筛选中的应用/62
思考题/65
第四章 中药新药原辅料与包装材料 66
第一节 概述/66
第二节 中药材/68
一、基原与药用部位/68
二、产地/68
三、种植与养殖/69
四、采收与产地加工/69
五、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69
第三节 中药资源评估/71
一、中药资源评估内容/71
二、中药资源评估报告格式要求/72
第四节 中药饮片/74
一、炮制工艺/74
二、炮制用辅料/75
三、饮片标准/76
第五节 中药提取物/77
一、提取物分类/77
二、中药提取物管理与质量标准/78
三、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79
第六节 中药新药辅料/80
一、辅料作用特点/80
二、辅料的分类/80
三、辅料选用原则/81
四、国内外药用辅料法规/82
第七节 中药制剂包装/84
一、包装材料/84
二、包装设计/84
三、药品包装相关法规/85
思考题/86
第五章 中药新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87
第一节 概述/87
一、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对象和任务/87
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87
第二节 中药新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般程序/89
一、确定目标/89
二、文献调研/90
三、药效物质制备和活性筛选/91
四、药效物质表征/91
五、试验程序/91
第三节 中药药效物质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92
一、中药新药药效物质的常见结构类型/92
二、中药新药化学成分的提取/95
三、中药新药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98
四、中药新药化学成分的结构测定/101
第四节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发现的策略/105
一、基于体内代谢过程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105
二、基于谱效关系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106
三、基于体内药理活性追踪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107
四、基于体外模型活性发现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107
五、基于计算机模拟网络药理学、药物靶标预测技术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108
六、基于其他技术方法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108
思考题/110
第六章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111
第一节 概述/111
一、中药制剂制备工艺概述/111
二、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基本内容/111
三、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13
第二节 原料前处理工艺研究/116
一、质量检查/116
二、炮制与加工/116
第三节 提取纯化工艺研究/117
一、提取纯化工艺设计原则/117
二、提取溶剂的选择/118
三、提取方法的选择/118
四、纯化方法的选择/119
五、提取与纯化工艺参数的筛选/120
六、提取纯化新技术介绍/121
第四节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128
一、浓缩干燥方法的选择/128
二、浓缩干燥工艺参数的筛选/130
第五节 制剂成型工艺/131
一、中药新药剂型选择/131
二、制剂处方研究/132
ⅷ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
三、制剂成型工艺研究/133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选择/134
第六节 中试和商业规模生产及工艺验证研究/138
一、中试研究/139
二、商业规模生产研究/143
三、工艺验证/143
第七节 中药新药制备过程中的量值传递/145
一、中药制剂量值传递的概念/145
二、量值传递研究的指标/145
第八节 中药均一化研究技术/146
一、饮片质量研究/147
二、均一化质量要求/147
三、均一化算法/148
四、工艺验证/148
思考题/148
第七章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 149
第一节 概述/149
一、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发展历程/149
二、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基本原则/150
三、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基本要求/151
四、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程序/152
五、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发展趋势/152
第二节 中药新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153
一、中药新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内容/153
二、难点问题解析/161
三、中药新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的阶段性/167
四、中药新药制剂生产质量管理/167
第三节 中药质量标准的复核及使用/171
一、实验室条件的要求/172
二、标准复核人员要求/172
三、复核的资料和样品要求/172
四、复核的技术要求/172
五、复核资料要求/174
第四节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175
一、样品前处理技术/175
二、检测分析新技术/176
思考题/179
第八章 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 180
第一节 概述/180
一、中药新药稳定性的概念/180
二、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的目的/181
第二节 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要求/181
一、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的基本原则/181
二、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182
第三节 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方法/182
一、影响因素试验/182
二、加速试验/183
三、长期试验/184
第四节 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要求与结果评价/186
一、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要求/186
二、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结果的分析评估/187
三、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报告/188
四、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承诺及药品上市后的稳定性考察/188
第五节 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常见问题/189
一、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重视程度不够/189
二、试验设计欠系统性和科学性/189
三、考察项目的设置不合理/190
思考题/192
第九章 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 193
第一节 概述/193
一、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的总体要求/193
二、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194
三、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的目的/194
第二节 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195
一、中药药效学研究的一般原则/195
二、中药药效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95
第三节 中药新药主要药效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99
一、整体试验研究思路与方法/199
二、离体试验研究思路与方法/200
三、不同临床定位的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201
第四节 中药新药安全药理学研究/212
一、受试药物/212
二、实验动物与生物材料/212
三、样本数与对照/212
四、给药途径/213
五、剂量或浓度/213
六、给药次数与检测时间/213
七、观测指标/213
八、结果与分析/214
思考题/214
第十章 中药新药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215
第一节 概述/215
一、中药新药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内容/215
二、中药新药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点/216
三、中药新药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216
四、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17
第二节 中药新药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技术要求/218
一、基本原则/218
二、试验设计/218
三、生物样品的药物分析方法/219
四、研究项目/221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223
六、结果与评价/223
七、常见问题与处理思路/223
第三节 中药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225
一、实验动物选取/225
二、受试药物要求/225
三、给药剂量设计/225
四、给药途径选择/226
五、采样时间设置/226
六、生物样品采集/226
七、生物样品前处理/227
八、生物样品检测/228
九、数据计算与结果评价/229
第四节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229
一、常用给药途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229
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常用软件介绍/231
第五节 药代动力学在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应用/234
一、中药新药药品注册/234
二、中药制剂制备工艺与剂型改革/235
三、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236
四、中药作用机制与毒性机制研究/237
思考题/238
第十一章 中药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 239
第一节 概述/239
一、中药毒理学研究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239
二、中药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试验设计总体要求/240
三、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报告的撰写/241
第二节 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总体要求/242
一、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资料要求内容/242
二、选做依据/243
第三节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244
一、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简介/244
二、实验动物/244
三、试验方法/244
四、常见观察指征/245
五、结果分析/247
第四节 重复给药毒性试验/249
一、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简介/249
二、实验动物/249
三、试验方法/249
四、结果分析/251
第五节 遗传毒性试验、致癌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及其他安全性试验/253
一、遗传毒性试验/253
二、致癌性试验/254
三、生殖毒性试验/254
四、其他安全性试验/255
五、结果分析/256
第六节 制剂安全性试验/261
一、刺激性试验/261
二、过敏性试验/262
三、溶血性试验/262
第七节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及新药研究中相关要求/262
一、GLP的定义与发展概况/262
二、主要内容/263
三、GLP与新药研究/263
第八节 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263
一、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新技术/264
二、结合中医药特色的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265
思考题/267
第十二章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268
第一节 概述/268
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268
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相关法规与指南/269
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证据体系/270
第二节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方案设计/272
一、中药新药临床定位/272
二、伦理学及受试者的保护/273
三、临床试验设计方法/274
四、对照药物的选择/280
五、受试者与样本量/281
六、给药方案/282
七、疗效指标设计/283
八、不良反应的判断和处理/285
九、随访/287
第三节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质量保证/288
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组织管理/288
二、中医新药临床研究的临床试验质量控制/291
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质量的关键问题/293
思考题/299
第十三章 中药新药注册申报资料与数据合规性要求 300
第一节 中药新药注册申报资料要求/300
一、中药新药注册申报资料项目/300
二、中药新药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说明/302
三、中药新药药品注册申报资料的体例与规范/311
第二节 新药研发中原始记录相关要求/315
一、新药硏发中原始记录的一般要求/315
二、药学研制现场核查要点/318
三、药理毒理学研究现场核查要点/320
四、药物临床试验现场核查要点/322
五、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核查要点/325
六、新药注册核查常见问题分析/327
第三节 中药新药研究中实验室及数据管理要求/338
一、中药新药研究实验室管理/338
二、中药新药研究的数据管理/338
思考题/342
主要参考文献 343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ISBN | 9787030826879 |
条码 | 9787030826879 |
编者 | 张彤 著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9-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66 |
字数 | 64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