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以19世纪40年代“类”的概念转变为核心,探讨了从黑格尔学派到马克思的思想演变关系,这是一个横跨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和马克思的第一级的理论课题,对于准确定位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史地位以及理解唯物史观的生成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书稿主体部分分为绪论、上篇、下篇。上篇别以鲍威尔、施蒂纳和费尔巴哈为例,说明对“个体—类”的纵向二元结构进行解构的最典型的三种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分别说明他们各自理论为何会陷入二元悖论,无法前进发展。下篇涉及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对上述三位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家理论进行内部的深入分析,从而将纵向的“个体—类”的二元结构发展为横向的,以此进入唯物史观的新的起点;余论部分将涉及在此横向结构之后,很会又会陷入新一轮的“类”的纵向危机的话题。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 9787208196377 |
条码 | 9787208196377 |
编者 | 崔琳菲 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9-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0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