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山水画,是五代、北宋以后中国艺术自成体系而凸显其独立价值的最典型代表,可说是中国人热衷于俯仰观照宇宙天地的具体写照,它不是西方风景画那种停留在描绘物质层面的艺术,而是艺术家试图以自身与自然对话的一个结果,是一种哲学,是对人生和天地之关系的综合思考,是“天地之心”的展现。中国山水图式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秦至两汉的前山水画时代;魏晋至隋唐,中国山水作为一种画类的图式创制时代;唐代中晚期、五代以后,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开始成为中国艺术最主流的表现形式。本书以考古出土的实物证据为主,通过实物的对比,强调图像前后风格和图式变化之自成体系的序列,以此来解释七世纪前的中国山水图式基于怎样的基本原理和观念构成,又如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而非停留在“以图证史”的误区。
《中华遗产》创始人之一,与书局有多年的合作。从事书画创作和书画理论研究,著有《仰观垂象》等美术史论专著,出版有画册《心源》等等。谈晟广,江苏扬州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后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习;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博士,师从旅美著名学者方闻教授,研习文化史和艺术史。现为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作品、论文曾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故宫博物院院刊》、《美术报》等主流报刊上。并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获得多种奖项,在我局出版有《浮玉山居》。
无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ISBN | 9787101114225 |
条码 | 9787101114225 |
编者 | 谈晟广,泰祥洲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10-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378 |
字数 | 400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