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电影美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其指向性涉及电影、理论、美学、艺术、历史、语言和文化等一系列用语含义的厘清和界定,以及如何运用美学方法来观察和描述电影作品表达系统内嵌的召唤结构。很多理论问题包括美学理论问题到最后都归结为和聚焦到语义辨析和确认的问题。本书分为电影美学论和电影作品论两大部分:电影美学论包括理论形态、电影本体、美学方法。电影作品论包括表意系统、召唤结构、时代特征。
本书对电影美学研究范围内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了重要的理论阐述和梳理。在电影美学、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方法论和观念等诸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建树。对于中国的美学学科及电影美学学科建设,以及中国的电影高等专业教育,乃至对于中国的高等文科及艺术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 形态:理论
1.阶段与模式
2.差异与关联
3.要件与价值
二 本体:电影
4.电影媒介
表面/现象;电影/状态;传播/形式
5.电影艺术
所是/作为;艺术/界定
6.电影语言
当成/作为;系统/标准
7.电影文化
电影/媒介;电影/文化
三 方法:美学
8.美学现状
研究/指向;谱系/节点
9.可接受性
理念/本质;模型/标本
10.评估系统
系统/归属;系统/功能;基因/细胞
11.电影美学
名义/缘起;存在/指向
四 表意:系统
12.系统构成
层级图示;线索/图示
13.表意驱动
知觉起点;故事起点;思想起点;特征起点
14.表意单元
知觉单元;故事单元;思想单元;特征单元
五 召唤:结构
15.关联转换
关联规定:相似与接近;关联/指向
16.穿透结构
结构/共鸣;黄金分割
17.权重综合
指标权重;均衡原则;极致原则
18.全息有机
全息/分形;片头/片尾
六 时代:特征
19.态度消解性
20.结构拼接性
21.故事决定论
多结局故事;单结局故事
22.戏仿游戏性
23.欲望驱动化
结语
王志敏,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2002-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系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曾兼任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影美学教学及研究工作,致力于电影学及电影美学基础理论问题的探索。出版著作《元美学》(1988)、《电影美学分析原理》(1993)、《现代电影美学基础》(1996)、《中国电影与意境》(2000)、《现代电影美学体系》(2006)、《电影语言学》(2007)、《电影批评》(2010)、《电影美学形态研究》(2010)等十余部,近期发表论文《电影理论:面向电影的我思》《现实关爱,青春记忆和历史玄想:中国电影的美学呼唤》《电影作品的审美召唤系统描述》《电影本体之问与形态选择》等多篇。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 ISBN | 9787106057367 |
| 条码 | 9787106057367 |
| 编者 | 王志敏 著 |
| 译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5-07-01 00:00:00.0 |
| 开本 | 其他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313 |
| 字数 | 320 |
| 版次 | 1 |
| 印次 |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