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采用形式句法理论来对英语、汉语的特点进行描述。
熟悉英语、汉语传统语法是理解形式句法的基础。形式句法解释了传统语法所无法解释的很多语言现象,更具有概括性。此外,形式句法对语言的描述还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等。希望读者通过本书,提高句法学素养与科研水平。
第1章句法学主要流派1
1.1传统语法1
1.1.1英语的词类2
1.1.2英语的句子成分2
1.1.3英语的短语3
1.1.4英语的句子与句子种类4
1.1.5英语的基本句法结构5
1.1.6英语的性、数、格5
1.1.7英语词类、句子成分的关系与语序6
1.1.8汉语的词类6
1.1.9汉语的句子成分7
1.1.10汉语的短语7
1.1.11汉语的句子与句子种类8
1.1.12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9
1.1.13汉语的性、数、格9
1.1.14汉语词类、句子成分的关系与语序10
1.2认知语言学10
1.2.1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假设10
1.2.2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0
1.3小结11
第2章形式句法13
2.1形式句法概述13
2.2形式句法对语言的假设15
2.2.1语言习得研究15
2.3形式句法的方法论19
2.4形式句法的操作系统20
2.5形式句法的理论原则24
2.5.1X-标杠模式24
2.5.2题元原则26
2.5.3格理论26
2.5.4约束条件27
2.5.5整体诠释原则27
2.5.6经济原则27
2.5.7相面豁免条件27
2.6评判语法的标准28
2.7小结29
第3章词库30
3.1英语词库的构成30
3.1.1词根30
3.1.2派生词30
3.1.3复合词32
3.1.4屈折词33
3.1.5其他构词法34
3.1.6实词与虚词34
3.2汉语词库的构成34
3.2.1词根34
3.2.2派生词35
3.2.3合成复合词36
3.2.4重叠词39
3.2.5屈折词39
3.3题元关系40
3.4回环构词40
3.5小结41
第4章短语42
4.1语类42
4.2划分语类的标准42
4.2.1语类的次类44
4.2.2词汇语类与功能语类44
4.2.3语类的区别45
4.3短语标记45
4.3.1短语标记的生成47
4.3.2限制短语标记48
4.4成分统制49
4.5名词短语50
4.5.1英语名词短语50
4.5.2英语名词的限定词、附加语、补足语52
4.5.3汉语名词53
4.5.4英汉语名词的格54
4.6形容词与副词短语55
4.6.1英语形容词与副词短语55
4.6.2汉语形容词与副词短语56
4.7介词短语57
4.7.1英语介词短语57
4.7.2汉语介词短语57
4.8助词短语59
4.9限定词短语59
4.9.1限定词短语假设59
4.9.2英语限定词60
4.9.3汉语限定词61
4.9.4名物化62
4.9.5零限定词63
4.10数量词短语64
4.11连词短语65
4.11.1英语连词65
4.11.2汉语连词65
4.12广义短语规则66
4.13语法范畴短语66
4.14小结68
第5章动词短语69
5.1动词分类的方式69
5.1.1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69
5.1.2动词的动作、过程、状态70
5.1.3动词的自主与非自主状态70
5.2英语动词的类别71
5.3汉语动词的类别71
5.4轻动词71
5.4.1汉语轻动词与介词73
5.4.2汉语轻动词与代体结构74
5.4.3英汉介词、轻动词和动词的等级序列75
5.5一元动词76
5.5.1英语一元动词76
5.5.2英语作格动词76
5.5.3英语作格动词与中动句76
5.5.4英语非作格动词77
5.5.5英语非作格动词与非宾格动词的区别79
5.5.6汉语一元动词79
5.6二元动词81
5.6.1英语二元动词81
5.6.2汉语二元动词82
5.6.3英汉桥式动词82
5.6.4汉语兼语动词83
5.7三元动词83
5.7.1英语三元动词83
5.7.2汉语三元动词84
5.7.3英汉双宾结构的分析86
5.7.4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语义表达87
5.7.5动词类别对句式选择的限制89
5.7.6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异同91
5.7.7英汉单、双宾结构的话题化移位92
5.7.8名词性短语的语义因素对句式选择的影响92
5.8动词的补足语与附加语94
5.8.1英语动词的补足语与附加语94
5.8.2汉语动词的补足语、附加语97
5.9汉语特殊动词结构99
5.9.1体貌式99
5.9.2动趋式99
5.9.3能愿式100
5.10动词短语中的题元关系100
5.11限定性与非限定性动词101
5.11.1划分限定性动词与非限定性动词的依据102
5.11.2汉语的限定性动词103
5.11.3汉语的非限定性动词103
5.12小结103
第6章单句与复句105
6.1单句结构概述105
6.2单句与小句106
6.2.1英语限定与非限定句子106
6.2.2英语主句/单句结构107
6.2.3英语特殊句(Exceptional Clauses)107
6.2.4英语小句108
6.2.5英语限定与非限定句内的语法范畴词109
6.2.6汉语单句与小句110
6.2.7英汉简单句类别对比示意图英汉单句111
6.3从属复句111
6.3.1从属复句111
6.3.2英语补足语/宾语从句111
6.3.3英语附加语/定语从句中的WH-移位111
6.3.4英语附加语/状语从句112
6.3.5汉语句子性主语112
6.3.6汉语句子性补足语/宾语113
6.3.7汉语句子性附加语/定语113
6.3.8汉语句子性状语与话题113
6.4并列复句114
6.4.1英语并列复句114
6.4.2汉语并列复句114
6.5小结115
第7章疑问句116
7.1英语疑问句116
7.1.1英语疑问句的种类116
7.1.2疑问句标记117
7.1.3疑问句的提问方式与所受的制约117
7.1.4疑问句的结构117
7.1.5特指问句中疑问词的辖域117
7.1.6算子移位118
7.2汉语疑问句122
7.2.1汉语疑问句的种类122
7.2.2汉语疑问句的标记122
7.2.3汉语疑问句的提问方式122
7.2.4汉语疑问句的结构123
7.3英汉疑问句的类别对比示意图124
7.4英汉疑问词及其位置124
7.5英汉特指问句中的孤岛效应125
7.6英汉疑问句中的阻隔效应126
7.7对疑问词的核查126
7.8小结127
第8章移位、语迹与语链、呼应128
8.1对移位的认识128
8.2α移位的经济原则128
8.3语迹与语链130
8.3.1语迹130
8.3.2语链130
8.4WH-移位131
8.5中心语移位(助动词移位)133
8.6英语A移位(名词性移位)135
8.7汉语A移位(名词性移性)136
8.8限定性动词移位与核查137
8.9呼应语结构投射138
8.10汉语句法中的呼应关系140
8.11小结141
第9章空语类、代名词和照应语142
9.1语迹142
9.2自由空语类142
9.2.1自由空语类机制143
9.2.2空语类143
9.3零代词与虚代词144
9.3.1英语里的零代词与虚代词144
9.3.2汉语里的零代词与虚代词144
9.3.3显性与隐性的选择145
9.4零限定词150
9.5约束三原则150
9.6代名词、照应语和指称语150
9.6.1英语里的代名词与照应语的先行语151
9.6.2汉语里的代名词与照应语的先行语152
9.6.3汉语“自己”的长距离约束153
9.7小结155
第10章多重特征核查156
10.1最简方案关于特征核查理论的新观点156
10.2有关特征核查的术语156
10.3简单特征核查与多重特征核查157
10.3.1理论依据157
10.3.2形式特征及其核查158
10.3.3多重特征核查159
10.3.4阶段性派生159
10.4关于多重特征核查理论的假设161
10.4.1语义主语与句法主语164
10.4.2指示语和主语的区别165
10.5汉语的双重指示语构式167
10.6英汉双重主语句168
10.6.1英语双重主语句168
10.6.2汉语双重主语句168
10.7动词拷贝句中的多重特征核查169
10.8多重特征核查带来的句法后果171
10.8.1语法功能分裂的类型之一:双重指示语的语法功能分裂172
10.8.2语法功能分裂的类型之二:语法功能的假叠置173
10.8.3多重特征核查与特征丛分裂移位174
10.9小结174
第11章语义与逻辑形式175
11.1语义与逻辑形式的关系175
11.2逻辑形式175
11.3逻辑形式移位176
11.4疑问成分的作用范畴与逻辑形式的结构位置176
11.5英语疑问成分在逻辑形式中的移位177
11.6汉语疑问成分在逻辑形式中的移位177
11.7疑问词移位与A不A移位178
11.7.1简单句中的情况178
11.7.2内嵌句中的情况180
11.8论元移位与附加语移位181
11.8.1多重疑问句中的情况181
11.8.2简单匹配句182
11.9合成复合词的逻辑形式183
11.9.1英语合成复合词183
11.9.2汉语合成复合词183
11.10小结185
第12章定指与不定指、话题、语序186
12.1定指与不定指186
12.1.1英语定指186
12.1.2英语不定指187
12.1.3冠词的作用188
12.1.4汉语定指189
12.1.5汉语不定指189
12.1.6英汉定指与不定指的相同之处190
12.2话题190
12.2.1英语话题190
12.2.2汉语话题191
12.2.3汉语的话题结构191
12.3语序的排列方式193
12.3.1英语语序的排列方式193
12.3.2汉语语序的排列方式194
12.4焦点句194
12.4.1已知信息与新信息194
12.4.2焦点195
12.4.3英语焦点句195
12.4.4汉语焦点句196
12.5汉语语序的指定效应200
12.5.1表不定指的频率状语和时段短语200
12.5.2表定指的频率状语和时段短语201
12.6小结203
第13章特殊句式204
13.1英汉存现句204
13.1.1英语存现句结构204
13.1.2汉语存现句结构205
13.1.3英汉存现句的使用特点206
13.2英汉被动句207
13.2.1英语被动句的结构207
13.2.2汉语被动句的结构208
13.2.3英汉被动句的使用特点209
13.2.4英汉被动动词句213
13.3汉语“把”字句213
13.3.1“把”字句的结构214
13.3.2“把”字句的特点215
13.3.3“把”字句所受到的制约215
13.4小结215
英语缩写表217
参考文献219
刘小梅,北京化工大学,教授1.工作经历 2006年9月-2008年12月,在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大学英语快班课程 2009年1月-7月在美国休斯顿大学英语进修,从事句法学研究2.成就 教改立项 主持了教育部大学英语改革的扩展项目:提高交际能力与交际能力评估,2004年8月-2005年7月,2005年8月结题;参与完成了教育部教改立项:实用性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2004年8月-2005年7月,2005年8月结题.
论文 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之策略,作者,宁夏大学学报;论英语介词与介词短语的异同,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基本信息 | |
---|---|
品牌/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22308313 |
条码 | 9787122308313 |
编者 | 刘小梅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17.01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
页数 | 223 |
字数 | 356 |
版次 | 1版1次 |
印次 |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