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亲历者讲述-民国的买办富豪

编号:
9787503436048001
销售价:
¥31.84
(市场价: ¥39.80)
赠送积分:
32
商品介绍

他们是近代中国最早大发“洋财”的人,因为他们最了解洋人的脾气和秉性,最善于迎合洋人的胃口,最擅长和洋人打交道;他们是土洋结合的产物,他们是西方强权主义和东方特权主义的共生体,他们是资本主义经济方式和封建主义政治传统的混血儿……作品的作者都是以亲历者的特殊身份,用回忆史实的口吻,追述了民国时期各个“买办”出身之富豪的
形形色色的发家史,具有相当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本书是《亲历者讲述》丛书之一部。

目录
热衷耍弄“空手道”的“赤脚财神”虞洽卿(1)
幼年丧父的虞洽卿,早年和寡母一起过着半饥半饱的苦日子。因无力上学,他十五岁就到上海学生意。临行时,母亲给他做了一双布面钉鞋,并一再嘱咐他在店里要勤俭小心,争取博得师傅欢心。到上海时适逢大雨,他舍不得穿那双新钉鞋,就赤着脚走进店门来。因此,发财后有人称他“赤脚财神”,他自己也对此事津津乐道且颇引以为荣。
虞洽卿得以成为上海滩乃至当时全国赫赫有名的大买办,最初竟缘于一件小事的刺激:有一次店老板请一个德商洋行买办吃饭,叫他跟去侍候,他看见那个大买办神气十足,使他意识到洋场社会中买办之“高贵”,便立志要替洋人服务,做一个所谓“高等华人”。果然天遂人愿,他很快便从一个自惭形秽、只能望“洋”兴叹的穷小子,一跃而为十里洋场里腰缠万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当然,虞洽卿的“成功”是有其“独门心法”的:一是他心灵手敏,工于逢迎之术;二是他对“生意经”非常精通,长于投机取巧;三是他为自己弄了个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以此广结声援;四是他善于玩弄两面手法,极尽坑蒙拐骗之能事;五是他翻云覆雨,擅长经济投机和政治投机……不过,虞洽卿的买办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甚至一度由“赤脚财神”几乎变成了“空心大佬”,到七十多岁时仍然债台高筑,每天忙于借债、还债,而他之所以能够支撑下去并在后来大发横财、化险为夷,所凭借的正是他精心搭建的政治关系。
一、从“望洋兴叹”的小学徒到“倚洋自重”的大买办(2)
二、发起宁绍公司,居然一炮打响(4)
三、退出“宁绍”独办“三北”,好景不长一蹶不振(6)
四、当选会长身价倍增,借机献媚兴风作浪(10)
五、政治投机失算,商会改选落败(16)
六、又一次政治投机,搭上了蒋王朝的关系(19)
七、柳暗花明航业重振,名成利就米市兴隆(21)
八、水路变成陆路,财源滚滚而来(26)
九、盖棺论定,遗臭万年(29)
善交权贵、手眼通天的军火买办雍剑秋(31)
雍剑秋不同于其他单纯的洋行买办商人,因为他不只是做一些进出口洋行业务。在前期,他主要是帝国主义军火商的代理人;到后期,他则是洋行东家,既出资又出力地为帝国主义服务。因此,雍剑秋的买办类型是特殊的,而其买办活动对清末民初的军事政治以及后来的军阀混战也有着直接间接的影响。
不过,虽然雍剑秋发迹之后的地位和作用堪称举足轻重,但在他早年时,其家庭生活却是颇多不幸的,这种不幸甚至影响到他后来的为人处世作风。雍剑秋的发迹,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他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这一特殊时势的产物,也是其独特的学识优势和大好机遇造就了他。
就个人而言,雍剑秋的确属于非常精于利害算计、深通人情世事的精明人,他既善于和外国人打交道,也能够把满清王朝和北洋政府的显要权贵一一摆平。雍剑秋一生积累的资财难以计数,而且他“狡兔三窟”,为自己、也为其独生爱子准备了挥霍不完的巨额财产。但正如他自己所言“人有千算,天有一算”,他的这些算计最终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已。
一、借“救济”难民之机“救己”,结识中外上层人士(32)
二、巧妙掘取第一桶金,迅速跻身军火买办(35)
三、买通北洋众权贵,生意越做越红火(38)
四、行踪诡秘做事低调,拉拢官僚迭出高招(42)
五、倡导“社会改良”,出资办学被拘(46)
六、拉拢英美教会,重做德国买办(49)
七、重塑社会地位,改走英美路线(51)
八、沽名钓誉积极捐款,大力拉拢牧师医生(56)
九、撒手人寰,遗产多多(57)
十、“人有千算,天有一算”(60)
从穷措大到“德国贵族”的买办高星桥(62)
高星桥原本出身于铁匠世家,早年可谓穷困潦倒,百事不顺。他虽曾囫囵吞枣地读过些四书五经,并学了长达八年的八股文章,但他却连一个童生的功名也未能考取。无奈之下,他只得在自家的铁匠铺里学习铁匠手艺,并在年纪轻轻时就开始担负起必须养活全家老小九口人的重任。可是,任凭他想方设法努力赚钱,生活仍然相当紧迫。
在万极无聊之中,高星桥渐渐萌生了一个“偷”字,于是便与几个狐朋狗友合起伙来到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去偷运煤炭。几年后,因铁路当局的规章制度逐渐严密,而他自己也认为这种不法勾当终非正途,就用东拼西凑得来的钱开了一个煤球厂,不到一年以赔累歇业。随后到一家山西人在天津开的煤栈做推销员,尽管他通过大量推销而使煤栈大赚其钱,但到年终因没有给东家送礼而被辞退。他第二次凑够资本再开煤厂,殊不知一年后又告失败——这一次不但资本赔光,而且连生财的家具也都吃了个精光。
按常理,一般人在经过这么多的挫折以后,恐怕早就怨天尤人,斗志全无了。然而,高星桥却并未因此气馁,而是另辟蹊径,继续奋斗,不久终于“修成正果”。高星桥的命运发生转折的关键,缘于一个名叫韩纳根的德国人——与韩纳根的结识,不但使一文不名的高星桥从此飞黄腾达,腰缠万贯,而且被德国皇帝赠予“Von”(冯)的封号,荣升为“德国贵族”。真可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一、从铁匠世家到开煤厂(63)
二、任井陉矿务局司磅员得到德国总办的提拔(67)
三、“荣任”津保售煤处总经理(72)
四、欧洲大战,德皇赠予“冯”的封号(74)
五、保管德侨财产和加入天津行商分所(77)
六、韩纳根卷土重来和井陉矿权被收回(82)
七、韩纳根病死,高星桥送巨资(84)
从打工仔到垄断商的“桐油大王”义瑞行(86)
义瑞行虽然是一家起步较晚的买办商,但其在成立之后的发展速度却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在短短时间内便享有了“桐油大王”的称号。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其创办人李锐的精明能干——在组织义瑞行之前,他曾在聚兴诚外国贸易部工作过长达九年时间,不仅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经验,而且密切了与外商的业务联系和感情关系,因而一开始就取得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另一方面,义瑞行比一般买办资本企业具有更为浓厚的买办性质它在借助美商施美洋行这座大靠山的同时,又与外商美孚、花旗、怡和、太古等加强联系,在资金、储运等诸多方面均获得了优越条件,故而能够顺利地在国内外接连攻城略地,一举垄断市场,获取厚利。
然而,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义瑞行的经营无疑时时处处都深受外商洋行尤其是美商施美洋行的影响。而与此同时,它的兴衰也总是和时局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并与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存在着既相互利用也彼此斗争的微妙关系,不得不经常煞费心机地巧妙与之周旋。此外,作为一家独资性质的家族企业,义瑞行内部的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也是极其复杂、尖锐的。凡此种种,都致使这家红极一时的买办商的命运变得更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也使之具有了更加耐人寻味的标本意义。
一、从替人打工到自立门户——义瑞行走向买办道路的开始(87)
二、击败国外劲敌,插手国内贸易——市场垄断局面的形成(95)
三、多管齐下拉近外商关系,操纵市场牟取高额利润(104)
四、错综复杂的企业与家庭、父子和兄弟之间的矛盾纠葛(111)
五、桐油出口业务的恢复和义瑞与官僚资本的周旋(117)
六、临近解放时再遭国民党政府与军队的敲诈劫夺(126)
“科班出身”的“世家买办”严逸文(129)
俗话说:“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对于买办生活的个中滋味,外人常常是“雾里看花”,未必能够尽知其详;而只有那些在洋行里长期摸爬滚打的人,才能确切了解买办生活的酸甜苦辣。
天津的大买办严逸文,不仅生在买办世家,而且他“当买办是从学徒开始,是真正的科班出身,这在买办社会里是很少见的”。如他所说:“我就是在买办公事房里从最低级的学徒干起的。这种情形在买办社会里轻易遇不到。从这点上我相信我的经历在买办社会里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我的经历至少可以说是一部分买办的生活缩影。”
严逸文说:“从小喜爱文学,把写作视为理想的生活,但是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造成我做了一辈子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工具,从买办学徒、买办助手到当上了买办,最后还干了一任末路外国洋行的大班,直待外国洋行灭亡,才结束了我的买办生活。这一历程前后达四十年之久,消耗了我整个的一生。”因此可以说,对于买办生活的诸多详情细节和真实感受,严逸文本人的忆述应该是颇为权威的答案。
一、华账房里苦熬岁月(130)
二、大班与华经理的微妙关系(138)
三、精神上的种种折磨(143)
四、我的蛋品经营生意(146)
五、我是怎样结束买办生活的(151)
作风稳健、老谋深算的买办刁峻霄(153)
刁峻霄从一个小商贩起家而最后成为百万富翁,应该归功于他所奉行的那种与众不同的发财之道。其发财之道有三:一是他认为“交商富,交官穷”,因唯恐政局变化而有闪失,所以他对官宦总是敬而远之。二是他主张“待人要狠,用人要疑”。他对待职员手段毒辣,工资微薄,而且他任命正职从不用外人,大部分都选用至亲近友,而且要经过他的多年考验。三是他坚持“对金钱要吝刻,要让钱能生钱”。他一生视财如命,对待家人也很吝啬。其中,尤以第一条颇令人感到新奇,他的这种做法确实与众多资本家大异其趣。
当然,以上这些在刁峻霄身上也并非绝对一以贯之、一成不变的,他常常能够把这种发财之道进行“变通”。比如,虽然对待职员极其刻薄,但他却非常善于摆出一副伪善的面孔,遇到职员家中有喜、庆、丧、寿等事时,常以私下馈赠为诱饵,笼络主要的办事人员,驱使这些人为其竭力服务。
一、刁峻霄是怎样起家的(154)
二、刁峻霄垄断发网出口的内幕(156)
三、借机成立天津德记洋行(157)
四、在猪鬃出口竞争中获胜的策略(158)
五、掌握天津的马尾出口(161)
六、向国外发展计划的失败(162)
七、在沦陷时期继续赚钱(163)
八、抗战胜利后恢复出口(166)
九、与众不同的理财之道(167)
目不识丁的“神算子”买办赵干卿(170)
1906年南昌发生教案,当地群众激于义愤而捣毁洋人教堂,并四处追杀传教士。赵干卿趁机觅得一只小船,将一名美国小姐从南昌送往吴城再至九江,从而获得了教会的好感与信任。此时,恰逢上海美孚总公司派人到江西视察市场,美国传教士就把赵干卿介绍给美孚公司。
赵干卿本来是南昌的一个地痞流氓,目不识丁,但却非常善于辞令。在与美孚大员见面后,他把推销美孚洋油的办法说得头头是道,加上任翻译的传教士又美言吹嘘,因而当即博得了美孚大员的欣赏,第二天就推荐他去见南昌的美孚买办,被委任为南昌经理处的推销员。不久,赵干卿便爬上了南昌经理的位置,进而借机扩充地盘,霸占了赣江流域。他生性狡黠、诡计多端,为美孚公司扩展生意献了不少奇策妙计,甚至使美孚对他既“爱”又“怕”,既赏识他的才华又在业务上忌他三分,深惧他造成尾大不掉之势。
赵干卿仅凭赤手空拳就挣得了巨额财富,他曾踌躇满志地说:“金钱这个怪物,需要时,百般求之而不得;它来时,铁门也挡不住。我贫困时,求一文非常艰难;现在我并不需要它,它却滚滚而来,东来一笔,西来一笔,真叫我忙于应付……”然而,赵干卿一不识字,二不会算,他究竟是怎样发财致富的?又是怎样管理偌大的业务呢?
一、因救助美国小姐而博得教会的好感和信任(171)
二、经传教士介绍跨进美孚公司的门槛(171)
三、爬上南昌经理宝座,跻身富商行列(172)
四、扩充地盘,霸占赣江流域(173)
五、功高震主,美孚削弱赵干卿的势力(175)
六、狡兔三窟,赵干卿经营的其他业务(176)
七、另起炉灶,经营仁记油栈(177)
八、赵干卿一生积累的巨额财富(178)
舍舟登陆的“两栖买办”陈雨洲(180)
陈雨洲任长沙怡和洋行买办之初,那里既没有洋人大班,而且连一个外籍职员也没有。他的代理机构极为简单,人数不多。在人事制度上,他采取的也是一套封建管理办法: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要举行迎接财神仪式,典礼前,用一张红纸开列职员姓名,张贴在显要之处。凡是榜上有名的,是留用对象,有参加叩拜财神的权利;如果榜上无名,则什么话不由你说,只有卷铺盖走路。
然而,尽管陈雨洲的经营管理方式如此落后,但他却在长沙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赚得盆满钵满。其奥妙究竟何在呢?
一、舍舟登陆,就任怡和洋行买办(180)
二、从事代理之初的经营手法(181)
三、业务内容和收入情况(183)
四、遭受革命冲击和战火蹂躏,结束买办生活(185)
“从一而终”的父子买办“粮台冯”(186)
家境贫苦、生活无门的冯逸轩,在穷困无聊之际偶然遇到了一个“认户本家”冯某。这个冯某是威海卫英国舰队里的一个土语翻译,他此次是到天津为英国军队找人承包开山修筑港口炮台工程的。经过一番叙谈,冯某见冯逸轩生活确实艰难,便建议让他作为一个包工商前往威海卫投标碰碰运气,并资助他一些路费,催促他立即前往。孰料,这一次极其偶然的因缘巧合,居然“成就”了冯逸轩后来走向大买办商的道路。
冯逸轩到达威海卫后,一见面就获得了英军将领的好感。再加上这个冯某从旁吹嘘,更重要的是冯逸轩在投标中所出的标价最低,使得英军将领认为他比别人老实,于是对他甚为重视和赏识。尽管此次冯逸轩以一个外来人忽然得到英军将领的信任而深为当地人所忌,但他却因此而为后来的买办道路奠定了基础。不久,随着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天津等地,冯逸轩不仅靠包办粮台而长期成为英军的第一号军需品标商,而且独揽了英军在华北的多项工程。冯逸轩死后,其买办业务交由次子冯庸仙接替。冯庸仙承袭了父亲的衣钵,而在作风上则比其父更加恶劣,也比其父更加富有机谋。
这一对父子买办在经营特色上毫无二致。其一,他们始终都是死心塌地为英国兵营一家效力;其二,他们在大发洋财后都是既不显山也不露水,没有走结交官府、联络工商界人士、参加地方事业以提高身价的道路。因此,人们在很长时间里对“粮台冯”均是只闻其名,不识其人。
一、颇受英国人青睐的“老实人”(187)
二、起家于包办英国粮台(188)
三、多年独揽英军华北工程的原因(190)
四、生意有增无减,越做越火(192)
五、借收买英军处理物品大发洋财(195)
六、“粮台冯”父子的主要经营手段(196)
七“粮台冯”特立独行的家庭生活(199)
“跑龙套”起家的太古洋行买办郑翼之(201)
郑翼之生于“灶王上天”的腊月二十三日,因而亲戚都说他后来定有做大官发大财的命,故取名“官辅”。不过,他在长大后并没有走上仕途,而是进入英商太古洋行当学徒。那一年,郑翼之刚满十六岁。初入洋行时,郑翼之虽然有一些汉文根底,却对英语一窍不通。而他通过下全力苦学,居然很快就在英语上达到了颇高的水平,超过了其他学徒。他也因此而更加受到洋人的赏识。
郑翼之凭着一不怕吃亏二不怕吃苦的精神,任劳任怨地倾心为太古洋行效力。正因如此,所以他不但获得了洋人的充分信任,在二十六岁时便跻身买办行列;而且迅速发达起来,成为天津赫赫有名的“四大买办”之一,其位置仅次于天津头号买办梁炎卿。
当然,郑翼之的迅速发家,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肯干和能干。实际上,他从洋行所获得的买办佣金只是来自明处的进项,如果只靠这笔收入他是难以快速发家的。在佣金之外,郑翼之还有各种来自暗处的进项,而这些正是他快速发财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太古洋行在华掠夺的种种手段(202)
二、不怕吃亏任劳任怨,倾心效力成绩斐然(208)
三、郑翼之由买办致富的内幕(211)
四、郑翼之父子累积的巨额财产(213)
名列“天字第一号”的大买办梁炎卿(215)
梁炎卿是天津买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所效命的英商怡和洋行,是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第一批武装运送鸦片来华的是怡和,怂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也是怡和;在天津的所有各家洋行中,怡和虽然不是最早的,但却是最大的一家。梁炎卿和他的家族为怡和洋行无间断地服务,其累积时间之长达到一个世纪以上,可以说与天津怡和洋行同利害、同命运,同始同终。
作为在天津名列“天字第一号”的大买办,梁炎卿早年所过的却是比较清苦的生活。因为自己的这种经历,所以他一生都用“发大财须从小处俭省”这句话来告诫子女。梁炎卿为人老实顺从,且英语说得漂亮,这是他进入怡和洋行后深受英国人所喜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善于结交关系、不吃“独食”,则是他之所以在广东籍买办中能够成为首富的根源所在。
一、最早到天津当买办的广东人(216)
二、坚持“发大财要从小处俭省”,迅速致富(218)
三、奉行“彼此勾结、共同发财”的致富路线(220)
四、特殊的生活作风及其培养子女的方针(222)
五、子弟继续当买办后的不同遭遇(224)
六、梁炎卿的“发财口号”与致富秘诀(226)
七、谨慎投资,对不动产情有独钟(230)
官至三品的“红顶买办”吴调卿(235)
吴调卿的买办生涯是从汇丰银行开始的,而他之所以很快就得以出人头地则缘于几次“偶然事件”。最初,当上海汇丰银行筹划设立天津分行时,本拟任用该行大买办席立功的儿子充任天津分行的买办。殊料,席立功却极力举荐吴调卿前往。席的这个做法当然并不是“爱才”那样简单,而是另有他的如意算盘的。但从吴调卿的角度来说,这却是使他后来成就“买办事业”的原因之一。
吴调卿出任天津汇丰银行的首任买办后,不久又因为一次机会而认识了清廷重臣李鸿章,且被李鸿章视为可以信任的“老乡”。这种机缘巧合,不但使吴调卿在汇丰银行方面更受倚重,而且也因此得到了进入官场的机会,从而成为一个特殊的“红顶买办”。
一、出任汇丰天津分行首任买办的缘由(236)
二、与李鸿章的关系及与李家子孙的交往(237)
三、因出资办厂而与袁世凯交恶(239)
四、吴调卿的家庭情况和社会关系(241)
天津宁波帮买办集团的开山老祖王铭槐(243)
王铭槐是天津买办阶层里势力最大的宁波帮买办集团的开山老祖,被称为天津“四大买办”之一。他最初是以替外国洋行售卖军火和介绍外国银行借款起家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经人介绍得以结识李鸿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李鸿章的关系,王铭槐的发展大概是很难如此顺利的。
王铭槐堪称攀拉关系的高手,也十分善于拉帮结派。正是在他的运作下,天津才出现了势力强大的宁波帮集团。而就王铭槐本人及其家族来说,则因为从事买办事业而得到了种种好处,所以其一家三代都是走“洋人路线”的。这样,王家便成为有名的买办世家。
当然,这个买办世家的发展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王铭槐时代,王家就曾经历过两次败落,而使其走出困境、实现复兴的原因就是他们所编织的关系网。但在经历第三次败落之后,这个买办大家庭便弄得四分五裂,从此解体。王铭槐及其买办家族的兴衰历程,可以折射出当时社会的诸多复杂情形。
一、王铭槐的三个发财之道(244)
二、王家经历两次败落并得以复兴的因由(245)
三、第三次败落后,全家四分五裂(247)
四、结识达官贵人,走官商结合之路(248)
五、以王铭槐为首组织起来的大买办集团(250)
正金银行买办魏信臣父子(252)
魏信臣生于天津一个富商的封建大家庭里,在他走上买办道路之前,魏家即已堪称豪富。可是,他为什么仍然想当买办呢?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洋人在中国作威作福的客观环境所使然,另一方面则与他本人想借助洋人而达到“既富且贵”的目的有关。当上买办后,魏信臣果然如愿以偿,不但依靠正金银行天津分行而发财致富,而且长期控制着正金华账房的大权。
魏信臣死后,其独子魏伯刚子承父业,继续充任正金银行的买办,并开创了一个“小康局面”。可是,所谓“花无百日红”,随着日本在抗日战争后期的节节败退及其失败,魏伯刚的买办生涯也渐渐走向穷途末路,直至完全结束。
一、魏信臣的家世及其走上买办道路的经过(252)
二、博得日本人信任,结交中外各方势力(255)
三、借助“正金”招牌而发家致富的奥秘(260)
四、魏信臣遭受打击,陷入危机(265)
五、魏伯刚承袭父业,创造“小康局面”(268)
六、“办而不买”,走上末路(269)
德商洋行的“颜料总买办”周宗良(272)
对于某些人来说,一次偶然的机遇便可能成为其改变一生的巨大转折点。周宗良就属于这种情况。周宗良得以认识在中国经销染料的德商谦信洋行大班轧罗门,乃是缘于他为之充任翻译。当时,他的殷勤服务和敏捷才华,令轧罗门颇为赏识。不久之后,周宗良在自谋发展的道路上遭遇挫折而不得不到上海另谋出路。有一天,他与轧罗门邂逅,轧罗门问道:“你很有才能,譬如骏马,安伏于槽枥,何如驰骋于野外?你不想到各地去兜销业务,施展一下才干吗?”周宗良回答:“真是骏马的话,食饱而后力足,又不限制它驰骋,那么,行千里是可能的。”
轧罗门马上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他想在开展业务时获得必要的经济支持和一定的经营权力,这样他就能够为谦信做出贡献。轧罗门领会了周宗良的意思,便示意他在业务活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支交际费用,也可以视不同客户的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于是,周宗良就为谦信开展业务奔波于全国各大城市,并迅速展现了突出的才能。这使得轧罗门对他越来越赏识了。
周宗良不仅以此为起点而顺利走上了买办之路,并且通过一系列运作得以成为其他众多在中国经销染料的德商洋行的总买办。其才华和能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而正是借助于这种特殊的“总买办”身份,周宗良很快成了著名的买办,赚取了其他买办所无法得到的巨额财富。
一、从邂逅轧罗门到谦信洋行买办(273)
二、组织谦和号,晋任德孚总买办(275)
三、周宗良的财富来源与资财运用策略(279)
英美烟公司最得力的买办郑伯昭(282)
直到三十岁时,郑伯昭的人生事业才刚刚起步,开始与人合伙开设了一家推销雪茄烟的货栈。然而,他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其发展的速度却非常快,因而受到了在中国倾销卷烟的国际上最大的卷烟垄断组织英美烟公司的青睐。据说,该公司解放前在中国所销售的三百五十亿支卷烟中,有50%至60%都是通过郑伯昭销售的。
郑伯昭为什么如此善于销售香烟呢?其中原因,固然得益于他在推销雪茄烟时便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而且他的眼光也比其他同行更加敏锐,视野更加开阔。比如,当大多数销售商还在零售上打主意时,他却早就注意向外埠发展,扩大销路了。但除了这些原因,郑伯昭还有自己的一套“独门绝技”,那就是他精通瞒天过海的谋略,知道怎样根据客观形势的需要而进行伪装。例如,当中国人抵制美货时,他就把美国香烟改头换面,变成英国烟拿出来销售;而当中国人发起抵制英货运动时,他又谎称自己所出售的是真正的美国烟。如此等等。
不过,郑伯昭能够后来居上,受到英美烟公司上层人物的赏识,却也并非浪得虚名。无论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还是在管理企业、开展推销业务方面,他都有自己的“绝活”。在早年推销香烟时,烟商同业便都叫他“潮阳麻子”,以此来形容他的苛刻精明。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郑伯昭绝不仅是凭靠投机取巧而达到“成功”的。
一、瞒天过海,从销售“大英牌”发迹(283)
二、独立门户,与外商合办永泰和烟草公司(284)
三、同华商斗争,与军界联系(291)
四、替英美烟公司出面开设宏安公司(296)
五、处处设防,工于心计(297)
六、吝啬成性一毛不拔,除了数钱别无所好(301)
上海工部局的买办间与潘氏买办家族(304)
“上海工部局”是外国侵略者在租界里所成立的一个殖民地式的市政机构,为了向租界里的中国人收取税赋,工部局便雇佣买办来负责其事。从此开始,广东南海人潘朗三不仅成为了工部局的第一任买办,而且在其死后居然由潘氏家族长期垄断了这个位置。这一现象,堪称当时颇为奇特的一道“买办风景线”。潘氏家族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买办,而且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他们三代人中有五个先后出任工部局买办一职,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长于盘剥生息之道的能手。在霸占这个职务期间,潘氏家族使出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和花招,从中获得了极其丰厚的利益。
一、“英租界”的开辟和工部局的设立(304)
二、潘氏三世五任工部局买办的原因(305)
三、工部局买办的作用和职责(308)
四、买办的丰厚收益和大利所在(310)
五、工部局的两笔“意外利益”(312)
上海外商银行买办群像大写真(314)
上海是最早向西方列强开埠通商的城市之一,也是外商及外国企业聚集最多的地方。其中,外商银行的数量堪称在旧中国首屈一指。而正因如此,所以这里的买办数量也非常之多。不少闻名遐迩、显赫一时的大买办,都是在上海滩发迹和发达起来的。
在上海曾经担任过外商银行买办的人很多,因而有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曾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然而,毕竟这些人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从事的种种勾当也有诸多见不得人之处。因此,有关这些买办的大量事情是一般人所不知道的,只有听一听曾经身在其中的人的亲口述说,才能够对此有一个比较今面的了解。
一、旧上海的各家外商银行及其买办(315)
二、从买办合同看买办制度的奥秘(318)
三、外商银行买办的业务活动及其收益来源(321)
四、买办的投资和投机活动(327)
五、最有名的几个买办家族及其内幕(331)
六、我当花旗银行买办的经过(344)
外国洋行与华人买办的关系内幕揭密(346)
在清末至民国的近百年时间里,经济入侵是西方列强侵略、掠夺中国的重要手段。在具体活动上,这种经济侵略则主要是通过列强各国在华经营的商业机构——洋行来实现的;而洋行在中国的一切活动,又必须依靠买办才能够顺利进行。
因此,洋行和买办堪称一对孪生兄弟,构成了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亲密关系。比如,深入内地刺探商情、倾销洋货、搜刮土产等,是洋行靠买办而达成的基本业务。可以说,如果没有洋行,买办就丧失了产生的土壤,根本不可能出现;而如果没有买办,洋行在中国也就无法生根发芽,甚至于寸步难行。
那么,洋行和买办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密切关系?它们是如何相互勾结、彼此利用的?其开展各种活动的具体方式又是怎样的?买办制度经历了何种演变历程?要想得到这些问题的详细答案,不妨看看身历其事者的述说和解剖。
一、洋行的扩展和与买办关系的演变(347)
二、洋行与买办活动的丰富内容(357)
三、我是怎样从事买办活动的(369)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品牌/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 9787503436048
条码 9787503436048
编者 1
译者 --
出版年月 2013.01
开本 小16开
装帧
页数 366
字数 350
版次 1
印次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